南京市板桥中学“三星”复评自评报告
作者: 校办 | 发布时间: 2017/4/10 14:18:27 | 1492次浏览
附件2
江苏省星级普通高中复审
自 评 表
学校名称 |
南京市板桥中学 |
现有星级 |
三星级 |
校长姓名 |
|
电 话 |
89673002 |
学校地址 |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新城宁谷路106号 |
邮 编 |
210039 |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制
填 写 说 明
一、本表是材料评审和现场考察的基本材料,应如实填写。无汇总数据或不愿公开数据可不填写,但必须在相关项目空白处注明。
二、页面规格统一为A4纸,字号、字体一般用5号宋体;电子文本一律用word文件制作。
三、信息与数据截止日期应为每年的2月底或8月底。
四、分项自评现状阐述明晰,内容详实,数据全面、准确。各类数据统计口径,如无特别说明,均按照申报时所在的学年初普通中学基层统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的统计口径执行。
五、所有表格中涉及到的名称应填写全称,不要简写或缩写;相关栏目填写不下,可自行增加篇幅。
六、25条“自评结果”分别以A(达标)、B(未完全达标)、C(不达标)标识。
七、填表时,请注意表格下方的“备注”,按要求填写。
八、学校须在封面“学校名称”上加盖公章,并报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目 录
一、学校简况…………………………………………… |
(第4页) |
二、自评报告…………………………………………… |
(第5页) |
三、分项自评…………………………………………… |
(第19页) |
(一)办学条件………………………………………… |
(第19页) |
(二)队伍建设………………………………………… |
(第29页) |
(三)管理水平………………………………………… |
(第35页) |
(四)素质教育………………………………………… |
(第45页) |
(五)办学绩效………………………………………… |
(第54页) |
四、申报当年常态数据……………………………… |
(第59页) |
五、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
(第65页) |
本人已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表各栏目填写要求,认真审核了所有填报的数据和内容。 现郑重确认:本表所填内容真实无误。
学校法人代表(签名): 年 月 日 |
一、学校简况
曾用校名 |
南京市板桥初级中学 |
办学时间 |
1960 |
|
学校地址 |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新城宁谷路106号 |
邮政编码 |
210039 |
|
现有星级 |
三星级 |
现有星级评定时间 |
2012 |
|
校长姓名 |
|
办公电话 |
89673002 |
|
移动电话 |
|
电子邮箱 |
Njyhwy2010@163.com |
|
传真电话 |
86710049 |
学校网址 |
http://www.njbqzx.cn/ |
|
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数 |
54 |
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数 |
16 |
|
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 |
56267 |
学校建筑面积(平方米) |
44532 |
|
在校生总数 |
1668 |
高中生总数 |
964 |
|
教职工总数 |
163 |
专任教师总数 |
127 |
|
中学一级教师数 |
52 |
中学高级教师数 |
43 |
|
特级教师数 |
0 |
教授级高级教师数 |
0 |
|
现有班级数 |
43 |
高中班级数 |
27 |
|
固定资产总值 |
1958.9万元 |
教学设备总值 |
567.68万元 |
|
年度教育经费总收入 |
3658.55万元 |
年度财政拨款数 |
3541.05万元 |
|
年生均公用经费数 |
0.11万元 |
年教师培训经费数 |
12.15万元 |
|
学业水平测试一次合格率 |
98.1% |
近年大专以上录取率 |
78% |
二、自评报告
一所老校的生命延续与发展追求 ——南京市板桥中学“三星”复评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南京市板桥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始建于1960年,迄今已有57年的办学历史。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二星级”高中;2009年通过了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现场评估验收,2012年授牌。 学校占地面积84亩,56267平方米;建筑面积44532平方米。新校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8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新师生餐厅,面积3279平方米,于2016年11月正式运行;三期工程已列入2017年区委、区政府的建设计划,目前正在规划审批之中,预计今年暑期开工建设。 学校现有学生1668人,其中初中部704人、高中部964人;教职工163人,在编专任教师127人,其中,获南京市“陶行知奖”2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雨花台区学科带头人23人、优秀青年教师20人、教坛新秀20人、教学功臣2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8人、研究生学历15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6.9%;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达95人。 学校注重特色发展,于2002年创办了美术特色班,2005年被南京市教育局批准为美术特色招生学校,2013年被确立为南京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学校,2016年被授予“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书画第十团”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注重个人与整体的分工合作、协调统筹,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发展;重视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出了班子成员要做文化氛围形成的引领者、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师德水平提升的责任担当者。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学校、中国“家庭教育激励计划”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实验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第13批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南京市技术装备建设示范学校、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雨花台区发展贡献奖、雨花台区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12年、2013年连续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2014年荣获南京市高考特色奖;2015、2016年又连续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同时荣获高考质量优秀奖;自2012年至今,每年均荣获雨花台区教学质量提升奖和中高考质量优秀奖;2015、2016年连续荣获雨花台区教育发展性考核评估综合奖。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十二·五”期间,学校提出了“力争把板中办成南京地区校风优良、设施一流、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坚持“激励教育”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励志奋进、追求卓越”的校风、“以高尚的人格引领人、以渊博的知识启迪人、以关爱的态度服务人”的教风和“勤奋的学、快乐学、创造的学”的学风。学校发展五年五大步,办学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2011年,五十周年校庆活动的成功举办,点燃了板中教育的希望之火。学校以此为契机,更新了管理理念,确立了“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工作目标,“立足常规、优化管理、开拓创新、追求发展”的工作思路,“高品位定位、低重心运行、心贴心服务、走动式管理”的工作境界,使学校管理迈上新台阶。 2012年,江苏省“三星”高中的成功晋升,加速了板中教育的前行步伐。登上新的发展平台的板中,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致力于实施“暖心”“质量”“特色”三项重点工程,实施“校园”“队伍”“制度”“文化”四项基本建设,实施“构建和谐校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打造校园文化”“推进工程建设和校园信息化建设”六项具体工作,使学校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2013年,南京市普通高中最高教学奖项的成功摘取,突破了板中教育的发展瓶颈。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更高目标追求中,学校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开辟了美术特色教育新天地,成为“南京市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学校”,并多次承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市、区美术教学研讨活动,使学校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2014年,高品质校园创建的成功推进,凸显了板中教育的内涵发展。在这一年里,新的教育观、发展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随之即出,新的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孕育而生,使整个校园呈现出新活力。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以干部能力提升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为载体,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使全校师生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2015年,各项改革创新举措的成功探索,抒写了板中教育的新的篇章。“同心圆文化”的创设,将学校文化管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内研外联教研途径”的不断开拓、“微型教研新模式”的深入探索、“智慧课堂”的深入实践,开创了板中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推动了“科研强校”战略计划的有效实施。经过不懈地探索与实践,学校得到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突飞猛进,教育前景令人欣喜。 基于“十二五”奋斗目标已基本实现,学校相继确立了“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在创建“江苏省美术课程基地学校”的基础上,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将板中建设成为“学生喜爱、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高品质校园。围绕总体目标,学校制定了“一路一线”的基本方针。“一路”是指工作思路,“一线”是指工作主线。2016年以来,学校坚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常规、优化管理、追求发展、稳中有升”的工作思路;始终把“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主线,使学校始终在正确的“路线”上砥砺前行。 板桥中学始终将自身的发展植根于江苏教育的这片沃土之中,尽情享受着她的阳光雨露的滋养。五年前,在省教育评估院,市、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登上“三星”高中平台的板中获得了新生。然而,我们深知,五年后还须接受“三星”高中的复评,我们唯有坚定信念、克难奋进,积极巩固“三星”创建成果,有效整改薄弱环节,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才能使一个老校的生命得以更好地发展。现将学校几年来不懈追求、努力探索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具体汇报如下: (一)抢抓机遇,加大投入,使办学条件再获新提升 1.办学硬件基本实现现代化 自三星高中创建以来,学校牢牢抓住机遇,紧跟市、区教育发展的脉搏,吸纳政府的投入资金,不断改善办学硬件:现有数学实验室、录播教室、机器人实验室、舞蹈室、数字物理实验室、数字生化实验室、史地实验室各1个,化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室、通用技术实践室各2个,物理实验室3个,计算机教室4个,美术画室5个。各教室均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标准化考场监控设备。教师一人一部内外线兼用的电话,一人一台专用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设了信息化平台,建有网络办公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能够通过电脑、“钉钉”手机等终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远程管理。2016年,成为全市首批32所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之一,在市区教育局、电教馆统一的指导扶持下,在互动教学、学校管理、评价方式、家校沟通等多方面逐步实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同时,我们还加入了南师大数字评价中心课堂观察云平台的实践与研究团队,成为它的基地学校。目前,学校正努力探索“智慧笔”、“悠数学”、“UMU”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已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获得了江苏省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南京市技术装备建设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师生餐厅建成后,学校就着手推进新师生餐厅文化建设,不仅考虑各种装修用材、色彩搭配、就餐环境等整体美观的效果,而且每一幅画、每幅字都做了精心安排,力求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新变化、用餐更舒心。为提升服务质量,学校一方面学习好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努力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做文章;一方面增添了新厨师,并要求厨师们定出新菜谱,努力在提高菜肴质量上下功夫,还增加了服务人员,加强岗位培训,努力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见成效,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努力在吃得放心、用得放心上求保障。 3.和谐氛围得到进一步彰显 学校以南京市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确立了“立足创建,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总体思路。此项创建,自2013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历时三年;创建的程序,学校自主申报、区级初审推荐、市级终审颁奖;要求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在创建中,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创设了宣传网页,展示学校和师生风采;深入开展“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新风尚;不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提升师生素质。在区、市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暗访中,领导、专家们对我校整洁的校园环境、有序的教学秩序、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师生状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于2016年9月授予我校“南京市文明单位”称号。 (二)科研引路,分类培养,使队伍建设再获新提升 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平均每学年投入专项经费12.15万元,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保障教育科研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以“课题研究”,引发深入思考 为促进教师从“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以课题为载体,坚持在实践与探索中,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校本特色。2011年,学校申报确立了省级课题“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年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和《基于主动发展的中学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参与下,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将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从课题立项、过程管理,以及课题与教育教学的密切结合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研究。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年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已于2016年顺利结题;《基于主动发展的中学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继“十二五”课题之后,学校又积极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索与实践》与“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在《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前期,我校积极探索“微型校本教研新模式”,已成功搭建了“微课题”、“微课堂”、“微讲堂”、“微阅读”、“微研讨”、“微改革”六个“微平台”。2014年,我校《探索微型教研新模式》获得了雨花台区管理创新评比一等奖。 学校不仅重视课题研究,还倡导教师做草根性研究,引导教师向有思想、善思谋、会思考的智慧型教师发展。五年来,学校大课题立项省级6项、市级1项,教师个人课题区级以上60项;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52篇,获省、市论文评比一等奖28篇。 2.以“多种路径”,深化教学研究 合作式教研,让1+1大于2。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倡导在教师个人自主性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集体备课,依托校园网备课系统,按照定量主备、定人主讲、教研组评价、完善共享、二次复备和课后反思六个流程开展备课活动,由集体共同完成,充分调动教师自我钻研与合作教研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体效应,共享教学研究的成果。 主题式教研,让研究更具指向。在学校“立足科研,提升质量”的教育策略引领下,我校物理组率先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每期教研活动都预设明确的目标以及重、难点问题,参与教研的老师积极围绕教研主题,展开研讨。“主题教研”使校本研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物理组正是因为坚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科特色,使物理组在2014年南京市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中脱颖而出,并高分通过。在此基础上,学校正着力于“卷入式”的教研共同体校本化建设,努力打造团结高效的教研队伍。 开放式教研,让教学更具活力。学校以开放的姿态,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先后承办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市高中美术教学研讨会、市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讨展示活动、市信息技术“网络教研”联片活动、市“三星联盟”微课教学研讨活动、区中学数学“凸显学生主体,实现深度学习”项目培训活动;承办了市、区物理、语文、数学、化学、体育等多个学科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设市、区级示范课、观摩课达127节,讲座64场;组织管理干部和部分教师前往高淳湖滨高级中学、江宁秣陵高级中学和上坊中学、沿江开发区九龙中学参观学习、课堂观摩、交流互动;选派干部和教师出国考察和深造。通过开放式教研,开阔了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境界。 3.以“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围绕“雨花新课堂”建设,积极倡导“让学走在教的前面”,在成功探索和实施“微课堂”教学的同时,构建了“1234”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是一条主线: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2”是两个载体:以活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为载体;“3”是三点要求: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勤动;状态要积极;“4”是四个课堂教学环节:学、议、导、练。营造了教与学“相融”、师与生“共长”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探索了“531”教学模式,强化课前5分钟复习、课上30分钟授课、课后10分钟反馈的课堂三环节,实现有效课堂的自然生成。 学校坚持树立“师生皆本”的课堂教学观,变革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尊重个体的课堂新格局。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通过承办市、区教学研讨活动、连续举办校级“激励杯”赛课活动等,让课堂成为师生彰显生命价值的舞台。 4.以“梯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制订并完善了《板中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并陆续推进实施,逐步形成了“阶梯式”教师发展模式,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根据不同年龄、职称、发展意愿划分层次,分类予以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确立目标、建立规划、培训提升、阶段总结、评价奖励等一系列措施,引领其发展。 一是,让职初教师,在“学”中积淀。职初教师刚走上讲台不久,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教育方法尚需实践,学校适时、适机地为这些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平台,邀请名师“走进来”开设讲座,帮助教师更新理念,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如:“E学习”专题研讨、古诗文教学专题学习等,促使职初教师开拓眼界,提升理念,积淀素养。 二是,让青年教师,在“赛”中历练。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至今已开班四期。目前,第四期青年教师发展班有47名成员,多数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这支队伍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此,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省市“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晒课、市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市区优质课、基本功、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践型,实现专业的快速成长。 三是,让骨干教师,在“磨”中提升。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积极为肯钻研、勇创新、有潜力的教师打造科学、专业的成长平台,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导,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成立了骨干教师研修班(领航班),从四个方面入手,对骨干教师进行打磨、培养,促其扎实成长。 聘导师带着走。聘请市内名师、专家做导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在导师带领下,开展“三磨”活动:一磨课堂,每个学员上一节精品展示课,课前写出自己的教学理念、主张和“设计说明”,课后开展“一说三评”(上课教师说课、学员相互评课、分管校长评课、导师评课)式的深度研讨。二磨论文,每学期学员们每人完成一篇论文,导师点对点修改,提高写作水平。三磨课题,学员们每月要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列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导师从选题到研究进行一一指导。通过导师带动和“三磨”活动,促进骨干教师进得了课堂、说得出名堂、写得好文章。 定目标逼着走。学校对成员提出“2+4”的要求。“2”指教好一门学科,带好一个班级(或一个团队)。“4”指每年实现“四个一”目标:其一开课与赛课目标,至少开设一节区级及以上公开课,或者参加一次区以上赛课并获奖;其二读书与练笔目标,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或教育博客20篇;其三论文发表与获奖目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或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其四研究课题与参与课题研究目标,确立一项区级以上“个人课题”,并认真研究,按时结题;或参与一项学校课题的研究。学校每学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程序是成员自评,成员互评,导师点评,学校终评。完成“四个一”目标,年终考核“优秀”;完成三项为“良好”,两项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者自动退出“领航班”。总之,学校通过下目标加重担,加快骨干教师成长。 创机会推着走。首先,提供做师傅的机会,在“青蓝工程”师徒结队活动中优先让研修班学员做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第二,提供培训的机会,为研修班学员寻求更多高端培训的机会,促使骨干教师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三,提供赛课的机会,在校内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推荐参加市、区教学竞赛,让骨干教师在大赛中得到更多的锻炼。第四提,供展示的机会,学校将积极主动地承办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如“三星联盟活动”、“新优质初中赛课活动”、“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等,让骨干教师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奖荣誉激励走。为让骨干教师有成就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坚持实施两项激励举措。一让教师登上光荣榜。每年编写一本《荣誉册》和一本研究成果集——《研旅思痕》,将教师们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登载其中,全校教师人手一册,相互学习,彼此成长。二让教师走上领奖台。每年上学期召开教科研绩效表彰大会,晾晒教科研成绩单;下学期召开年终评优表彰大会,表彰校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优秀师徒等学科荣誉。有效的激励举措,感召和激励骨干教师树立榜样、扬鞭奋蹄。 “分层引领,共同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策略增强了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促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在这五年里,学校在培养出一批区级学科带头人、优青、教坛新秀、教学功臣的基础上,成就了2名“南京市行知奖”获得者,成就了多名雨花台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有多名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还有3名教师通过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笔试考核,进入了课堂教学评审阶段。同时,造就了高中生物、物理两个“南京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被授予“区巾帼文明岗”称号的高中英语教研组。 (三)规范办学,注重精细,使管理水平再获新提升 1.坚持依法管理 发挥“一主两翼”作用。进一步强化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学校其他各种工作制度有机配合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作用,充分行使教代会四项基本职权,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校各项决策更趋科学、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更适应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校务委员会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探索有效方法,积极稳妥地协调好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营造更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党总支领导、行政主持、工会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教代会和教职工的知情权,拓宽教代会以及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领域,紧紧抓住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主动性、及时性、全面性、科学性、实效性、集体性原则,广泛收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内部环境。 强化“校本制度”建设。学校在坚持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和完善了《板桥中学教职工师德奖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教科研工作管理考核办法》、《板桥中学区“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科教学带头人”推选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考核。坚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教科研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同时加大对班主任的绩效考核力度,将班主任任职及年限作为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学校在制定和落实刚性制度的同时,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建立了“温情暖心”机制:一是倾听心声,定期采取个别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二是走访慰问,每年年终走访老教师代表、毕业班班主任、生活困难等6类教师,倾注浓浓的人文情怀。三是举办活动:春季“登山寻春”,秋季“走湖踏秋”,冬季“趣味健身”,愉悦身心,融洽感情,以真诚的工作、温馨的服务,凝聚了人心,使广大教师总是带着愉悦的心境投入到素质教育工作之中去。 2.注重精细管理 (1)注重师德精细管理 着力“师德领航”平台建设,把师德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把“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重点放在强化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学识学风的培养上;将培养师生关系转变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学校还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师德发展,每年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每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定期开展师德报告会,开展“为教师点赞”活动,传递正能量,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努力塑造“自主发展、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板中教师新形象。 (2)注重教学精细管理 岗责定位,齐抓共管。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校长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管理干部蹲点抓、全体教师共同抓”的管理体系;成立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团:落实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教学校长负主责、年级分管干部具体负责、年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直接负责的管理责任制,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坚持每月一次的全校教学工作例会,总结得失,反思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坚持每两周开一次教研组长和年级部主任例会,通报和分析阶段性工作,布置和安排近期相关工作,加强沟通,督促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坚持每周以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教师集体活动,交流教学工作,统一教学进度,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常规管理,严细实恒 。学校制定了《板桥中学教学常规要求》,强化对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实验教学、学情分析、教学评价等各环节有效监控。扎实做好教学常规每月一查一通报工作,提高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执行力和有效率。注重养成教育,针对学生学习环节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在早读、听课、作业、自习、考试等方面,严格管理,持之以恒。把认真完成作业作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着力点,采取了“主体式”作业管理的方法,主张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要求教师作业布置贴近学情、控制总量、减负增效,强调个性化;统一设计错题本、作业记录本和作业任务单,开设作业课,强调作业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功能。 会考高考,激情激励。学校始终将会考、高考作为重点、放在首位,在精细化管理上更显一筹。一是指导、督促年级部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年级部全体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二是合理分解会考、高考指标,层层落实,扎实推进。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邀请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视导,科学诊断;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班级听课,加强对常态课堂检查与指导。四是认真做好学情调研工作,对照成绩和目标分析得失,集思广益,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五是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跟踪“优等生”、盯住“临界生”、带动“后进生”,采用“分类指导、取长舍短、小步快走、有的放矢”的策略,针对必考点、得分点,着重每晨一读、每天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考,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六是召开“百日誓师”大会、考前动员会以及应试心理疏导会,激励学生以百倍的信心、良好的心态、从容的心情走进考场,临门一脚,潇洒一搏。 (3)注重德育精细管理 建立“三线”德育机制。以校长室—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为主体,形成“常规教育主线”,保证日常管理的有序开展;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为主体,形成“课堂渗透德育主线”,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学校党总支—团委—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形成“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强化“一主二辅”培训。采用以菜单式任务培训为主,以案例讨论、实践研讨为辅的“一主二辅”新型班主任培训模式。认真梳理班主任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菜单式培训;仔细了解、观察部分班主任的个性问题,以P2P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与实践研讨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育人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五项”育人举措。“一项”坚持。坚持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导向,教育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二育”发展。“德育”与“心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努力建构“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三爱”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情”为中轴,重点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的“三爱”情感。“四自”培养。品德心理教育以“人格修养”为中心,通过内化过程,培养学生“思想上做到自立、生活上做到自理、行为上做到自控、学习上做到自学”的“四自”能力。“五好”习惯。养成教育以“行”为重点,通过实践锻炼,养成“文明礼貌、整洁健身、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五好”习惯。 3.追求文化管理 近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面对发展中的种种困境,需要构建一种既富有创新又适合校情的管理模式,努力突破板中发展的瓶颈。为此,学校确立了“以同心圆文化促内涵发展”的新战略,使全校上下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目标愿景,并为之而携手同行。 “同心圆文化”包括三个圆:圆心是师生发展。内圆是核心,是引领师生发展的“理念文化”;中圆是保证,是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制度文化”;外圆是基础,是以师生发展为目标的“育人文化”。同心圆文化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三个同心圆”,内层圆、中层圆、外层圆须围绕圆心和谐统一的旋转;“三种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育人文化须紧密关联,彼此渗透;“三个力”,内驱力、凝聚力、向心力须相互作用,共同发力,从而引领师生直面挑战、克难奋进、争先创优。 我校同心圆文化的探索,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2015年雨花台区“管理创新奖”评比中,我校“同心圆文化管理创新模式”荣获二等奖;王艳校长所攥写的“以同心圆文化,促学校内涵发展”论文,在《南京教研》2016第三辑上发表。同时,在同心圆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收获了教育质量的明显提升,师生收获了精神面貌的较大改观。目前,学校正探索“渡人桥”文化,并有机渗透于同心圆文化之中,让文化来润泽师生的心灵,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以生为本,综合施策,使素质教育再获新提升 1.“一体教育”,形成合力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联合一体的教育模式。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委会、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二是开展“党员家访周”活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学校都要组织和安排党员教师,带领年级部主任、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介绍学校发展动态,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情况;与学生促膝谈心,充分了解所思所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举办“四方会谈”活动,积极关注各年级教学动态,重视阶段性学情调研,针对重点生、关键生,学校分批分班举办“四方会谈”活动。会谈时,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分管领导四方坐在一起,现场诊断,微观分析,指导学生把握学情、考情,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增长点,使学情调研更具“针对性”。四是构建了实践活动四大基地:德育基地(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侨村陈列馆等),社会实践基地(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军、雨花台区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江苏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消防、板桥派出所——学警等),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技馆、南京奥体博展中心、雨花台区机器人活动基地等),社区服务基地(金叶花园社区、板桥社区、古雄新居社区、新林社区、板桥敬老院等),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主题活动”,濡染心灵 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出发,坚持以“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书香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开展读书笔记、读书主题班会、读书手抄报、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创造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坚持以“我健康、我创造、我快乐”为主题,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好声音”、“达人秀”、“小小书画家”等评比活动,营造乐观、向上、多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3.“课程建设”,助力成长 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学校坚持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认真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推进体艺“2+x”课程建设,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南京史话》《激励教育》《百科探秘》《速写技法》、《激励教育读本》、《中外数学家与趣味数学》、《体育与健康》、《部分中外作曲家介绍》、《生物与健康》、《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电子基础技术》、《趣味化学》、《FLASH基础》、《艺术鉴赏》等一批学科知识类、能力拓展类、人格培养类的精品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门体育课程、一门艺术课程,另外选修一门自己感兴趣的素质教育课程,使课程建设成为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4.“社团活动”,培养兴趣 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坚持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先后组建了体育、艺术、科技、自然、手工、阅读、音乐等26个社团,这些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喜爱,学生参与率达5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对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其中《抖嗡》课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还研发了《武术》和《探索机器人的奥秘》两个新课程,其中《探索机器人的奥秘》成为南京市精品课程。我校的社团活动,现已成为板中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学习研究”,提升能力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不断挖掘周边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丰硕成果。高一学生“板桥河生态调查”,高二学生“周边菜场、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历史的回声”的研究成果均获南京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二等奖;高一学生“从甘熙故居到现代人居环境的改良”的研究成果获南京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三等奖,高二学生“板桥地区分类垃圾箱的使用调查”和“跨越千年的古桥”的研究成果,均获得南京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一等奖。研究性学习的持续开展,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素质教育的有效提升,不仅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而且使他们的性情更加阳光,思想更加纯洁,学业更加进步。五年来,学生在区级以上活动和竞赛中获奖达300人次以上。 (五)特色教育,力求突破,使美术品牌再获新提升 我们深知,多年以来,我校高中部生源质量始终处于全市偏低的状态,走文化高考之路相对困难,坚持走特色教育之路,与名校错位发展,是学校目前乃至今后更长时间的必然选择。因此,五年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做大做强美术特色教育,实现新突破。 1.在课程设置上求突破 构建了“金字塔式”美术校本课程。在高一阶段全面开设美术鉴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二阶段在兼顾学测的基础上,开设素描、色彩等多种美术专业课,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意识;高三阶段对接美术省统考和高校单招考试,既设置了国家规定的美术鉴赏课程,也有与高校招生对接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升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在教学组织上求突破 面对美术高考形势的变化,我校打破美术行政班编制,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组的原则,实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美术教师包班管理。同时根据美术教师的专业特长,把美术教师又分为色彩和素描两个教学小组,明确责任,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专业优势,努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师能力上求突破 我校对美术教师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专业发展三方面展开。实践上,要求教师坚持每周两次集体基本功训练,提升自身素质,探索更有更好的教育方法;鼓励美术教师积极开设市、区、校组织的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和观摩课,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2016年在南京市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理论上,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市级以上课题、论文、案例的评比,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专业发展上,激励教师,积极申报和参评区级以上学科头衔,研究和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目前,美术组教师中,有区学科带头人3名、优秀青年教师1名,还有1人在参加“南京市优青”评选中,通过笔试考核,进入了课堂教学评审阶段。 4.在基地建设上求突破 学校在2013年成功创建“南京市美术课程基地”之后,积极发挥辐射作用,先后承办了多次市、区教学观摩、深度研讨活动,让学校美术基地成为区域内美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2014年,我校积极投入江苏省美术课程基地创建工作,5月19日进行了现场答辩。我校是当时唯一的一所参评的“三星”高中,虽然没有成功,但已经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对照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打造队伍、构建更加适合校情的教学模式,以及“美术数字资源库”和“数字美术实验室”建设,实现课程基地建设的新突破。 5.在团队打造上求突破 学校借创建南京市中小学艺术团书画团的东风,认真对照《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团评估标准》,按照“管理达标、条件达标、成果达标”的总体要求,梳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管理,加大投入,2016年年11月顺利通过市级考核评估,被授予“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书画第十团”称号。 五年来,我校美术教育突飞猛进,高考本科达线率逐年上升,2016年再创新高,本科上线率达8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3万多名考生中,我校周文静同学以260分,位列第347名。 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开拓,学校的办学声誉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教育同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2016年11月28—29日,雨花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督导,综合得分182.5分,评定格次为优秀。其中教师问卷综合满意度均值为98.08%,学生问卷综合满意度均值为97.63%,家长问卷综合满意度均值为96.23%。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南京市板桥中学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学校将以创建“四星”高中为目标,着力以下重点工作: 1.着力“学术”管理,让队伍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确立教师高位发展的理念,做好“班、体、队”的组织工作。以年龄大小为标准,将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纳入到“青年教师发展班”,将36-50周岁之间的教师组建成“中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以专业水平为标准,将具有区级以上学科头衔或专业发展好、科研意识强的教师组建为“骨干教师研修班”;以学科强弱为标准,将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结对,成立跨学科教研团队。定期举办教育论坛、读书报告会,以及教育教学深度研修活动;聘请名师大家作为导师,与我校青年教师结对,带动教师主动发展;探索区域交流的新途径,与市、区学校优势学科拉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桥文化”为研究主题,申报国家、省、市三级规划课题体系,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德育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以科研的力量实现教育发展新突破。围绕研究课题,建立骨干研究与全员研究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科研模式,逐步形成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项项出成果的“群学、群研、群绩”的群众性科研新局面。 通过学术管理,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2.着力“项目”管理,让特色教育更为鲜明突出 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良好基础,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让整个校园都能洋溢着美育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实现美术特色教学向美术特色教育和美术特色校园的转化。继续探索小班化分专业教学,让课程进一步细化,让责任进一步明确,让效果进一步放大。建设一个数字美术实验室,采用虚拟三维、动态展示艺术作品和相关技法,使美术鉴赏、美术技法、美术实践活动实现数字化、虚拟化,充分展示视觉艺术的多维度的特点,使美育在数字资源的支持下,更具艺术魅力。通过项目管理,实现江苏省美术课程基地的创建目标,打造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品牌。 3.助力“课程”管理,让质量提升更有可靠保障 搭建课程互动平台。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依托本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高校和公益组织等机构,开发组建互动式、体验式学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体验和学习实践平台。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1)基础性课程。选择走美术特长生道路需要下定决心,在这之前需要对美术专业有初步了解。基于这个需求,学校定期邀请高校美术专业教授、美术专业优秀毕业生、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美术设计公司负责人等开设讲座与报告。同时,学校将借鉴一般职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辅以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对自身性格、气质、兴趣的认知,初步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2)体验性课程。高二年级是学生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学校将与一些高校、企业合作,带领美术生去高校参加美术专业学习体验,去知名画室参观交流,去一些设计公司参观学习。这一系列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从而确立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3)实践性课程。我校是南京市美术教育基地,学校将借助基地学校的优势,除了增设艺术设计、电脑动画等相关课程,完善美术特色校本课程,还将与企业、社区合作,让美术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到社区服务,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还将利用我校完中的优势,选拔一部分高中优秀的美术生成为初中美术课的助教,从而激发美术生的学习兴趣,圆大学梦。 通过课程管理,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具有个性的课程建设目标、实施策略、评价标准等,促进学校课程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 4.着力“网络”管理,让信息技术更显助推作用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全面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深入实施“互联 网+”行动计划,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搭建新的信息网络平台,添置必要的设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他们充分履行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推进工作,逐步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和结果的信息化管理。调查分析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情况,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系列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以及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深入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新型教学和学习方式,内引外联,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共享网络,建设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让教师们分享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更有力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学生信息应用的素养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力地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将以“三星”复评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教的思想,自强素质,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品质,为实现“四星级”高中的创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追求,努力使一个老校的生命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
三、分项自评
办学条件1-1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条 |
独立设置的高中,或高中班级占一半以上的农村完全中学;高中规模不少于30个班,每班学生不超过54人。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南京市板桥中学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至今已有57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始建于1960年,原名南京市板桥初级中学;1970年,开始创办高中,改名为南京市板桥中学,并沿用至今。 学校在“激励教育”基础上,学校着眼架构新的教育观、发展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确立了“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一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常规,优化管理,追求发展,稳中求升”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一主线,引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携手同行,在实施素质教育、追求内涵发展的征途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使学校各项工作获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我校高中三个年级俱全,每个年级为9个班级。近三年学生数及班级情况为:2014—2015学年度高中学生数1106人,30个班,平均每班37人;2015—2016学年度高中学生数952人,27个班,平均每班 35人;2016—2017学年度高中学生数 964 人,27个班,平均每班36人。 学校严格严格执行省厅的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招生行为,无高考补习班,未接受学生插班复读。
|
||
问题与不足 学校高中办学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积极寻求区政府、区教育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依托地区发展,制定实施初、高中分设的办学规划,力求高中每年级均达到12个班。
|
办学条件1-2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条 |
生均校园面积不少于2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少于13平方米。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自三星高中创建以来,学校牢牢抓住机遇,紧跟市、区教育发展的脉搏,吸纳政府的投入资金,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新校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8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新师生餐厅,面积3279m2,于2016年11月正式运行。学校占地面积56267 m2(合84.4亩),生均校园面积 33.73 m2。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4532 m2,生均校园建筑面积达 26.7 m2,其中,高中教学楼11411 m2,初中教学楼9318 m2。体育馆及行政办公楼8456 m2。食堂3279m2。学生宿舍1525 m2。建有报告厅2个,可容纳400名师生举办各种活动。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办学条件1-3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3条 |
有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有覆盖主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场所的校园网,达“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要求;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不少于1台/10人。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办、教务处、学生处、信息中心、总务处等管理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断强化校园数字化建设。 我校基础互联网络设施与环境达到省颁布装备Ⅱ类标准以上,校园宽带出口100M,校园网主干为千兆光纤,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有线端口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和办公区域。 建设了信息化平台,建有网络办公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能够通过电脑、“钉钉”、手机等终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远程管理。2016年,成为全市首批32所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之一,在市区教育局、电教馆统一的指导扶持下,在互动教学、学校管理、评价方式、家校沟通等多方面逐步实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同时,我们还加入了南师大数字评价中心课堂观察云平台的实践与研究团队,成为它的基地学校。目前,学校正努力探索“智慧笔”、“悠数学”、“UMU”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全校43个班级、2个报告厅、10个实验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能与互联网相连,能高质量的满足课堂需要;所有多媒体教室都有责任人并专人维护,每年1次光路清洗和2次除尘大大提高了投影仪的使用寿命。学校装备有标准化的网络数据管理中心,标准达到市颁布标准,网络管理中心有管理制度、网管经过市里专门网管培训持证上岗,由分管校长直接分管,所有制度上墙,网管有专门津贴并纳入绩效考核,资产数据健全,设备使用效率高。学校和电信公司合作开发信息发布平台和校务管理平台,包含了学校办公OA平台、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模块,已经逐渐代替原来的纸质化办公与管理。全校教职工已经达到人手一台电脑进行教学办公与管理,生机比6.5:1,达到省颁布的Ⅱ类标准以上。学校有模拟点对点广播一套,能实现数字网络播放音乐和语音与定向寻址播放功能。学校在校园安全方面也十分重视,目前已经为学校安装了162个监控探头覆盖全校,在保安室实现全天候安全监控和报警防范,目前计划把学校的模拟监控升级到高清数字监控,更好的保障校园安全。在这些基础上,学校初、高中部所有教室还安装了标准化考场设备,可以查看教室里的实时情况,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间,装备均达到或超过省颁布的装备Ⅱ类标准,信息技术课程开齐开全。学校在2013年装备了一间数字化录播专用教室,教室环境整洁,布局合理,可以实现全自动录播,每年学校各类活动和公开课都在录播教室举行,为学校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视频。 在市区装备办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近几年先后建立了1间数学实验室、1间数字物理实验室、1间数字生化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专人负责,数字化设备、资源充分地应用于学科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校的数字化实验室多次承办了市区教研活动,获得了上级的一致好评。 在校所有固定资产均有账册并录入到市相关平台中,学校除了使用南京市资产监管网和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资产、装备管理信息和南京市教育装备建配管用平台进行数据资料、账册资产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已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获得了江苏省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南京市技术装备建设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办学条件1-4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4条 |
学校教室有“三机一幕”或更先进的设备;有足够的理、化、生实验室,能按课程标准开出全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各类专用教室的教具设施齐全。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设施齐全,利用率高。学校共有2个多功能阶梯教室和报告厅,全校所有班级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完全满足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组织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和《江苏省普通中学标准化实验室检查验收标准》。学校现有包括:物理实验室3间,准备室2间;化学实验室2间,准备室2间;生物实验室2间,准备室2间;数字物理实验室1间,数字生化实验室1间,数学实验室1间。学校有配套使用的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等。近几年按教学要求及时添置了各种实验仪器、标本等。 学校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开出全部实验,做到分组实验仪器2人一组,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开出率100%。同时实验室还配合教研组开展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仪器室管理工作,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仪器室。实验员熟悉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管理规则,熟悉仪器业务知识,及时编报仪器采购计划,对仪器精心管理,科学存放,及时维护,掌握一套检测和维修的过硬本领,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实验仪器按国家统一标准分科分类,科学存放,有分类标签、橱目标签及仪器标签。仪器、药品、标本分室存放,形体特殊的仪器有专用橱存放,自制教具单独存放并妥善保管。仪器存放注意防潮、防压、防冻、防晒、防磁、防霉、防震。经常做好清洁工作,保持室内及仪器表面无灰尘,达到干净、整齐、美观的要求。实验室严格执行危险品、仪器领用制度、账目管理制度、借用制度等,账册齐全,有专人记录和保管。学校有毒药品由两人共同管理,入出数量必须相符合。学校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实验习惯,规章制度张贴上墙,并利用班会和课前时间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爱护设备。同时,学校建有舞蹈房1个、音乐室2个、美术教室5个。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办学条件1-5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5条 |
图书馆、阅览室开架借阅;生均藏书量及期刊种类达二级馆要求,年生均购书不少于1册;有较丰富齐全的、与现行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数的1/12。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图书馆为南京市B级图书馆,总面积368 m2。图书馆、阅览室实行全开架借阅,全天开放。图书馆现有图书66726册,生均40册。每年订购期刊150种,报纸35种。生均藏书量及期刊种类达二级馆要求,年生均购书1.2册。图书馆有较丰富齐全的与现行教材配套的磁带、光盘、多媒体软件等,每学科平均不少于5种,每种不少于3套。学生阅览室座位120个,生均1/12人;电子阅览室电脑50台,生均1/22人;还有很多的简便椅子,以便在几个班学生上阅读课或讲座的时候使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每个班平均摆放书籍150-200册,人均4本,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阅读,而且定期调换、剔旧并补充新的书籍。 学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安排合理,位于学校教学楼一楼,方便教师、学生课间借阅。图书馆流通量一直保持较高的状态,每学期的流通率保持在10%以上,生均借阅册数达15册。学校藏书合理,各比例分配均匀,涵盖22类书籍,基本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图书馆的宣传栏是沟通读者的桥梁,有新书介绍、读书状元、班级图书流通量排行榜等栏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每期都定时更新,经常能看到学生在阅读栏前流连忘返。我们图书馆每学期定期举办一至两次读书活动。
|
||
问题与不足 目前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是暂时用普通教室代替。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以及板桥新城的支持下,三期工程(学生宿舍、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篮球场)已列入2017年区委、区政府的建设计划,目前正在规划审批之中,预计今年暑期开工建设。
|
办学条件1-6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6条 |
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⒋5M2,卫生设施齐全方便;食堂整洁卫生,厨房面积达标,设施良好,饭厅座位一般不少于学生人数的70%。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我校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为1525 M2,,生均7 M2,学校一直强化宿舍管理工作,聘请有管理经验的宿管人员与保洁人员进行管理、保洁。学生宿舍卫生设施齐全方便,管理到位,环境整洁。 学校食堂是新建食堂,建筑面积3279 M2。 一楼是教师餐厅,二楼是学生餐厅。食堂后场有烹饪间、粗加工间、备餐间、消毒间、蒸饭间、洗碗间、面点间、食品库房原料间、杂物间等一应俱全。食堂内部设备都是新配备的厨具设备。学生餐厅目前有1000个座位。高于学校学生就餐人数的70%,能够满足全校学生就餐。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办学条件1-7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7条 |
有300米以上跑道(农村400米)的田径运动场和4片以上篮球场,体育设施齐全、器材充足;有卫生室和齐全的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我校体育场地总面积8500m2,生均活动面积5m2。环形跑道200米,标准篮球场3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1个,体育健身器械一排,室内羽毛球室1个,室内乒乓球室1个,并配备有多种体育健身器材,场地体育设施齐全,充分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的需求。学校体能测试仪器齐全,为学生的健康测试提供了保障。 学校根据国家要求开设了大课间活动。学校工会经常利用本校田径场举办师生趣味运动会,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师生们的身体素质。每年冬季,体育组组织学生开展冬季三项赛运动,学生社团也常常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篮球、排球等项目比赛,所有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校重视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重技能,更重体质锻炼。每年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活动,按时按量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2015年,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7%,优秀率达20%。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以及“板中好声音”等多项文体活动。近年来还先后开设了空竹健身运动课程,并组建了羽毛球社团、排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健美操社团、舞蹈社团、合唱团等,让每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 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室工作,始终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切实保障场地、器材、药品安全。卫生室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医务室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卫生教育和健康教育,做好教学卫生、食堂卫生、疾病防疫、视力保护等专项工作。 1.卫生室建设。我校按600:1的要求配备校医3人,并持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学校设有单独设立卫生室,面积约80m2。卫生室设有门诊室、观察室、治疗室、资料室、药库,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省级要求)本分部医务室都配备了常用器材及药品;医务室从江苏省医药公司采购药品,渠道正规,无伪劣药品,无过期药品。每年采购药品生均超过1元。 2.教学卫生。我校每个教室14盏日光灯,符合《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各班级认真做好室内外卫生清扫工作,无卫生死角,保证学生学习环境整洁优美。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所有学生能做到准确到位。我校将每年的3月定为“用眼卫生月”,学校宣传有力,活动有效,使学生用眼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3.食堂卫生和饮用水。学校充分认识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此项工作由分管校长负责,另有专人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具备有效健康证。学校从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校园内有多处供水设施,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4.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防治。学校于每年9月为全校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工作,为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档案。体检后,学校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每一位学生体检情况以书面形式告诉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同时建立了《板桥中学生意外伤害紧急预案》等预警制度。学校一些有较严重问题的学生,校医及时与体育组联系,以预防体育课发生不安全事故。对于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采取以宣传相关保健知识为主要手段,例如:发家长通知书、召开校会班会、进行红十字会员培训等。为了预防近视,医务室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教室内配视力表、远视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觉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习惯。 5.健康教育 学校采用广播、宣传栏、卫生小报、健康教育课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如预防艾滋病、禁烟、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教育课排入学生总课表,由体育老师授课。学生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基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
||
问题与不足 学校跑道不足300米,篮球场不足4片。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以及板桥新城的支持下,三期工程(学生宿舍、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篮球场)已列入2017年区委、区政府的建设计划,目前正在规划审批之中,预计今年暑期开工建设。
|
办学条件1-8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8条 |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有足够的绿化用地和景点,建筑美观大方。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我校校区经过科学规划,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校园布局明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明。校园环境整洁卫生,优美怡人,浓厚的人文气息,浓郁的育人氛围,形成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全体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发展环境。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精心设计,系统规划,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校园环境,打造校园景观,建设理念广场、美术广场、书香园等。目前,学校绿化面积17000m2,生均绿化面积12 m2,绿化覆盖率30%,绿地布局、结构合理,与地形、建筑结合紧密、协调。校园植物品种多样,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爬藤植物,落叶和常绿树木配置合理,品种丰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 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是办学目标与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学校“三风”、学校课程与人文环境的总和,让每一面墙都能教育学生。学校开启“三名”(名人、名景、名品)文化。利用校庆50周年契机和校史馆等资源,推出学校“名人文化”(50年办学史上涌现出一批俊才)。2012年学校重点打造“名景文化”,即“理念广场”、“美术广场”、“书香园”。如,“美术广场”以美术特色为主题,由主题雕塑、浮雕文化墙、师生交流探索组合雕塑、扇文化小品、名人半身像、景观石组成,集学习、交流、休憩、娱乐休闲于一体。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队伍建设2-1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9条 |
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有研究,能吸收先进的办学思想,运用于学校工作,具改革创新精神;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熟悉教育,工作负责,师生员工评议良好。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1.领导班子:团结和谐,能力突出。本届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团结协作,以同心圆文化为引领,坚持“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努力做到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体现以生为本,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确保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获得充分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将教师的发展作为办学的重点追求,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教育教学创新、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办好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多次获得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2.学校工作:改革创新,管理高效。学校坚持规范办学,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照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民主治校。科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建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几年来,学校品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干部队伍:结构合理,身先士卒。学校研究出台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所有中层干部都是通过公开竞选。他们正直敬业、业务突出。中层涉及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音乐、体育、信息等学科,平均年龄42岁。他们年富力强,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敢于拼搏,在学校起到了表率作用,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广泛好评。学校领导干部充分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几年来,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深深得益于一条高标准、超常规、硬发展的工作思路,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拚搏实干的领导班子,得益于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得益于有一种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埋头苦干、拚命硬干的作风。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队伍建设2-2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0条 |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在85%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50%以上;图书馆、医务室、实验室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教师校本培训、专业技能比赛、专家名师指导等形式,或激励,或锻炼,引导教师在师德、师能两方面同步发展。学校每学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形式多样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并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责任人落实、经费落实。 学校现有在编专任教师127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8人、研究生学历15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6.9%;具有中学一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 我校各学科专任教师齐备,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大多数教师有循环教学和兼教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的经历。 近年来,我校专任教师的年龄进一步年轻化,这些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 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均已具有相应职称系列中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并为学校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队伍建设2-3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1条 |
有一批功底扎实的骨干教师。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兼教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6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大多数学科有县(市)级学科带头人;有一批县(市)级骨干教师;部分科目的师资较强,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学生对大多数教师教学比较满意。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近五年我校高中50%以上的教师兼教选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社团等。6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能力。我校每年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学生最满意教师”的调查活动,平均95%以上的教师在教学测评中获得学生“比较满意”的评价。 为培养思想素质优秀,业务技能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我校大力推进“青蓝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梯队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有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的教师群体,他们敢于、善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学校目前语文、数学等10门学科均有区级学科带头人。王伯良、毛海玲获得南京市“行知奖”,项加贵、毛海玲2位教师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王艳等22位教师被评为“雨花台区学科带头人”,潘月光等20位教师被评为“雨花台区青年优秀教师”,张荣等20位教师被评为“雨花台区教坛新秀”。 这批骨干教师挑起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梁,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还开展了 “卷入式”的教研共同体校本化建设,着眼打造团结高效的教研组队伍。近年来,学校高中生物、物理教研组相继被评为获得“南京市优秀教研组”。2017年,高中英语教研组被评为雨花台区“巾帼岗”。成绩取得的同时,教师也在教研组的建设活动中得到了更好的成长。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逐步提升,担任过校本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比例达半数以上。2012来,我校教师开设了市、区级示范课和观摩课达127节,从教师个人到备课组再到教研组的“卷入式”教研理念打造下的公开课质量稳步提升,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由于我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高中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提高,在近三年的学生评教评学、专家组的调研活动中,学生、家长、专家对专任教师满意率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学校教师乐于奉献,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当地也享有盛誉,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向往的教师品牌。 |
||
问题与不足 1.由于我校高三选择科目的问题,化学、政治学科的选择没有或极少,因此这两门学科的教师无法做到循环教学。 2.目前,还没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1.增加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加大教师循环教学的能力。 2.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途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培养3—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8名市级优秀青年教师,以及20名以上具有区级学科头衔的骨干教师,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
队伍建设2-4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2条 |
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有中心突出、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有积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保障措施;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1.5%以上;培训效果好,经培训,大多数教师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学校工作,制定校本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各部门、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和活动安排,有的放矢、形式多样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工作,能做到“四落实”。即:计划落实、内容落实、责任人落实、经费落实。平均每学年投入专项经费12.15万元(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1.5%以上),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保障教育科研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开展“名师微讲堂”的专家讲座、“青蓝工程”的师徒结对、“激励杯”的校本教研、青年教师启航班主题培训、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班主任培训、读书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等各种校本培训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以及各级各类培训班。教师100%完成继续教育要求的学时数。 依据学校实际和特色,多渠道的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从实际出发,构建以下模式:即课堂教学达标争优模式、自我反思模式、骨干示范模式、课题驱动模式、问题研究模式。聚焦课堂,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同时成立板桥中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研修班以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为理论指导,以科研兴教和科研兴师为路径,以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 通过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各种途径,学校打造了一支功底扎实,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且具有奉献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雨花台区学科带头人22 人,雨花台区优秀青年教师 22 人,有多名教师为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管理水平3-1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3条 |
办学目标明确,发展规划论证充分,切实可行;近期规划实施较好。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十二·五”期间,学校提出了“力争把板中办成南京地区校风优良、设施一流、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坚持“激励教育”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励志奋进、追求卓越”的校风、“以高尚的人格引领人、以渊博的知识启迪人、以关爱的态度服务人”的教风和“勤奋的学、快乐学、创造的学”的学风。在此基础上,学校着眼架构新的教育观、发展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孕育出新的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我校新办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就是着力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和生命质量,让全校师生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目标愿景,并为之而携手同行。“十二·五”学校发展五年五大步,办学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十二·五”学校的发展态势,学校又确立了“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在创建“南京市新优质初中”、“江苏省美术课程基地学校”的基础上,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将板中建设成为“学生喜爱、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高品质校园。围绕总体目标,学校制定了“一路一线”的基本方针。“一路”是指工作思路,“一线”是指工作主线。2016年以来,学校坚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常规、优化管理、追求发展、稳中有升”的工作思路;始终把“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主线,使学校始终在正确的“路线”上砥砺前行。先后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教育中心、南京市优秀中学中职共青团组织、南京市中学生先进学生集体,雨花台区高考质量优秀奖、雨花台区中考质量优秀奖、雨花台区第2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第三名、雨花台区第十五届冬季阳光体育项目比赛第三名、雨花台区教育系统第八届教职工羽毛球团体赛第四名、雨花台区高中生“五四”辩论赛优秀组织奖、雨花台区“诚信南京 2016新春网络寄语”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等称号。事实证明,我校的办学目标明确,发展规划切实可行。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管理水平3-2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4条 |
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主动,运转顺畅;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规范健全,校务公开,监督周全,常规管理到位。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设置了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处、教科室、总务处等部门,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顺畅的管理网络,促进办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在党总支保障和监督下,学校各项制度、岗位规范健全,常规管理到位。 坚持依法管理。发挥“一主两翼”作用。进一步强化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学校其他各种工作制度有机配合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作用,充分行使教代会四项基本职权,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校各项决策更趋科学、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更适应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校务委员会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探索有效方法,积极稳妥地协调好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营造更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党总支领导、行政主持、工会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教代会和教职工的知情权,拓宽教代会以及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领域,紧紧抓住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主动性、及时性、全面性、科学性、实效性、集体性原则,广泛收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内部环境。 强化“校本制度”建设。学校在坚持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和完善了《板桥中学教职工师德奖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教科研工作管理考核办法》、《板桥中学区“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科教学带头人”推选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考核。坚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教科研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同时加大对班主任的绩效考核力度,将班主任任职及年限作为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学校在强化常规管理的同时,注重精细管理、追求文化管理,形成了制度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格局,使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管理水平3-3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5条 |
积极开展人事、分配、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改革,进展情况良好;初步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运行正常。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程序,科学民主决策,在人事管理、队伍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管理机制。 1.大力推进制度改革。学校积极推行分配制度、奖励制度的改革。2010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经教代会同意,对《绩效工资方案》进行了修订。既按工作实绩合理地拉开了收入差距,又极大地提高、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015年6月,学校制定了《南京市板桥中学中层干部增补实施方案》,使学校优秀人才各尽其能,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为区委组织部选拔干部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省市有关规定及雨花台区教育局关于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学校全员参与人事聘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学校制定了较完善的评优表彰激励制度。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学校各处室、年级部,认真对照方案,学习各项考核条件,自下而上,充分酝酿,共同评教评学;营造更为浓厚的激励氛围,使师生的质量意识、发展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学校在职称、职级评聘工作中已总结出一套完备的量化考核评选机制。学校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坚持“三公”的原则,层层把关,把每年的职称、职级评聘工作当作强化教师竞争意识的契机,使每个教师都树立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勤于奉献的良好风范。 近几年学校在职称、职级评聘工作中,根据上级颁布的评选条件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2015年6月制定了《南京市板桥中学职称申报、推荐细则》并在学校教代会上一致通过。从个人自荐到综合评议,量化打分,从“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评定,择优推选。 2.创新开展后勤改革。学校在后勤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向社会公开招聘校园保洁、宿舍管理,食堂管理等人员,既有效节约成本,又保证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近几年,学校还通过区教育局与雨花保安服务公司签订安保人员聘用合同,聘用有资质的保安,加强学校安保力量,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3.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学校加大投入,建设信息化平台,建有网络办公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远程管理。学校利用学校自建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公共云平台进行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网络管理和网络服务。目前,学校正探索基于云平台的“智慧笔”、“悠数学”、“UMU”的教学,推出了“钉钉”手机终端,老师们随时可以用手机进行办公。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 4.构建服务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制度改革方案,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的基础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及重点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和积极导向的功能,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动力。 学校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教科研工作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阶段性与终端性相结合、教育与教学相结合、业务能力与师德表现相结合的多方面考核评价,汇总全年考核情况,形成年终考核结果,确定优秀与合格的等次。开展先进教育工作者、教科研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和优秀党员的评比活动,结合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不断促进全体教师的主动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近三年来,在开齐开足国家各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在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级开设65门选修课程。学校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2016年,我校高中地理组吴惠琴老师申报的《板桥地区分类垃圾箱的使用调查》和高中历史组李高原老师申报的《跨越千年的古桥》两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均再获南京市一等奖。 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学校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形成学校、年级部、备课组、班级、家长、学生六级评价体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措施落实、有改进方案、有考核办法。定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四方会谈”等,诊断教学,改进措施。建设校本研修平台,激励老师们加强校本教研,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为保障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增设了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数字化实验室,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并服务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的管理网络初步建立。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管理水平3-4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6条 |
重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宣传发动到位,建设措施得力,积累丰富经验,取得明显效果。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在“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办学理念引领下,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全体师生发扬“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光荣校风传统,形成了“求真务实、励志奋进、追求卓越”的校风、“以高尚的人格引领人、以渊博的知识启迪人、以关爱的态度服务人”的教风和“勤奋的学、快乐学、创造的学”的学风。我们利用张贴橱窗、黑板报、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教师办公室、教室等醒目位置树立或悬挂标牌突出“三风”,让师生在自我学习讨论中深入理解“三风”的内涵和要求。通过环境熏陶,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意识到作为学校的主人都有为“三风”建设作贡献的义务。 1.高度重视校风建设。学校建立了四个制度:学习制度、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敢抓敢管,办事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我校领导干部形成了“高品位定位、低重心运行、心贴心服务、走动式管理”的工作作风。学校党总支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开设“微型党课”,学党章、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学校还利用每周政治学习的机会邀请专家为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辅导报告和专业培训,拓展了全体教师的新视野,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还举办丰富多彩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增强了广大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的责任心。 学校荣获了南京市先进基层党支部、雨花台区发展贡献奖和先进集体等称号。 2.重视良好教风的养成。着力“师德领航”平台建设,把师德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把“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重点放在强化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学识学风的培养上;将培养师生关系转变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学校还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师德发展,每年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每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定期开展师德报告会,开展“为教师点赞”活动,传递正能量,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努力塑造“自主发展、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板中教师新形象。 着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制订并完善了《板中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并陆续推进实施,逐步形成了“阶梯式”教师发展模式,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根据不同年龄、职称、发展意愿划分层次,分类予以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确立目标、建立规划、培训提升、阶段总结、评价奖励等一系列措施,引领其发展。 一是,让职初教师,在“学”中积淀。职初教师刚走上讲台不久,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教育方法尚需实践,学校适时、适机地为这些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平台,邀请名师“走进来”开设讲座,帮助教师更新理念,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如:“E学习”专题研讨、古诗文教学专题学习等,促使职初教师开拓眼界,提升理念,积淀素养。 二是,让青年教师,在“赛”中历练。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至今已开班四期。目前,第四期青年教师发展班有47名成员,多数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这支队伍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此,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省市“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晒课、市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市区优质课、基本功、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践型,实现专业的快速成长。 三是,让骨干教师,在“磨”中提升。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积极为肯钻研、勇创新、有潜力的教师打造科学、专业的成长平台,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导,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成立了骨干教师研修班(领航班),从四个方面入手,对骨干教师进行打磨、培养,促其扎实成长。 聘导师带着走。聘请市内名师、专家做导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在导师带领下,开展“三磨”活动:一磨课堂,每个学员上一节精品展示课,课前写出自己的教学理念、主张和“设计说明”,课后开展“一说三评”(上课教师说课、学员相互评课、分管校长评课、导师评课)式的深度研讨。二磨论文,每学期学员们每人完成一篇论文,导师点对点修改,提高写作水平。三磨课题,学员们每月要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列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导师从选题到研究进行一一指导。通过导师带动和“三磨”活动,促进骨干教师进得了课堂、说得出名堂、写得好文章。 定目标逼着走。学校对成员提出“2+4”的要求。“2”指教好一门学科,带好一个班级(或一个团队)。“4”指每年实现“四个一”目标:其一开课与赛课目标,至少开设一节区级及以上公开课,或者参加一次区以上赛课并获奖;其二读书与练笔目标,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或教育博客20篇;其三论文发表与获奖目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或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其四研究课题与参与课题研究目标,确立一项区级以上“个人课题”,并认真研究,按时结题;或参与一项学校课题的研究。学校每学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程序是成员自评,成员互评,导师点评,学校终评。完成“四个一”目标,年终考核“优秀”;完成三项为“良好”,两项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者自动退出“领航班”。总之,学校通过下目标加重担,加快骨干教师成长。 创机会推着走。首先,提供做师傅的机会,在“青蓝工程”师徒结队活动中优先让研修班学员做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第二,提供培训的机会,为研修班学员寻求更多高端培训的机会,促使骨干教师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三,提供赛课的机会,在校内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推荐参加市、区教学竞赛,让骨干教师在大赛中得到更多的锻炼。第四提,供展示的机会,学校将积极主动地承办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如“三星联盟活动”、“新优质初中赛课活动”、“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等,让骨干教师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奖荣誉激励走。为让骨干教师有成就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坚持实施两项激励举措。一让教师登上光荣榜。每年编写一本《荣誉册》和一本研究成果集——《研旅思痕》,将教师们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登载其中,全校教师人手一册,相互学习,彼此成长。二让教师走上领奖台。每年上学期召开教科研绩效表彰大会,晾晒教科研成绩单;下学期召开年终评优表彰大会,表彰校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优秀师徒等学科荣誉。有效的激励举措,感召和激励骨干教师树立榜样、扬鞭奋蹄。 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多次荣获雨花台区教师队伍建设奖。 3.注重学风建设。学校始终把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等教育放在常规工作的突出地位,并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常规教育常抓不懈。新学期开学之初,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板桥中学中生常规管理规定》、《板桥中学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初一和高一新生则充分利用八月的军训时间,组织学习。学期中利用主题晨会和班会时间,对学生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使班主任管理有章可循,学生行为有法可依。德育处人员每日对各年级各班常规进行检查,每天以翼校通形式进行及时反馈,每周通过《德育简报》对一周常规进行总结,并公布本周常规成绩,每月评选出常规优秀班级,利用晨会给优秀班级颁发奖状,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修德、自主实践、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自主发展的能力。 开展活动提升素养。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出发,坚持以“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书香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开展读书笔记、读书主题班会、读书手抄报、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创造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坚持以“我健康、我创造、我快乐”为主题,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好声音”、“达人秀”、“小小书画家”等评比活动,营造乐观、向上、多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课程建设助力成长。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学校坚持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认真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推进体艺“2+x”课程建设,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南京史话》《激励教育》《百科探秘》《速写技法》、《激励教育读本》、《中外数学家与趣味数学》、《体育与健康》、《部分中外作曲家介绍》、《生物与健康》、《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电子基础技术》、《趣味化学》、《FLASH基础》、《艺术鉴赏》等一批学科知识类、能力拓展类、人格培养类的精品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门体育课程、一门艺术课程,另外选修一门自己感兴趣的素质教育课程,使课程建设成为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身心培养促进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每周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10小时。“中心”根据特殊时间段开展团辅工作,比如高二“小高考”、高三高考等。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品德、心理、学习与交往等多方面的指导。学校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让班主任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学校还邀请区“陶老师工作站”专家进校园,为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通过“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带动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除了定时进行每周体育课、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体育竞赛、开设体育社团,举办体育节、冬季“三锻”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学校相继被评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和“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
||
问题与不足 学校发展仍处于爬坡阶段,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硬件配套等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现有的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教师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略显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学校从“十三五”规划入手,全局考虑涉及到学校管理、硬件建设、师德建设、学风建设、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及时听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争取支持,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
管理水平3-5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7条 |
各项教育资源利用率较高,计算机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1.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大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现有两个藏书室和一个学生阅览室、一个教师阅览室,设有120个阅览座位。总面积达368平方米,有藏书62954册,生均藏书46册,种类齐全,能够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阅览室从周一至周五全天面向师生开架借阅,节假日安排专人值班,定时开放。学生可凭借书证进行自由借阅。近三年年均图书流通率较高, 其中书库流通率达52.24%、教师阅览室流通率达21.85 %,学生阅览室流通率达15.91 %,另外,学生还有阅读课、班级读书角等提供学生多方位阅读。图书馆还借助网站、橱窗和书香长廊定期为师生提供新书推荐和阅读信息,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学校还规定从高一到高三年级语文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课,要求科任教师将学生带到阅览室,其它学科根据需要不定期的由科任教师将学生带入阅览室,充分利用藏书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教务处与学生处、团委、语文组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和主题征文活动、作文竞赛等。 2.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建有专用实验楼,有理化生实验室、物理、生物数字化实验室、数学实验室、视频录播教室等各种功能室齐全。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并张贴在各相应场所。危险品储存严格按照规定管理,确保安全。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各类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计划、各类记录完整。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竞赛等实验需要,调整专用实验器材,布置专用实验场所,满足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探究活动的需求。理科教师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备好课、上好实验课,发挥实验课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实验室还为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相关课程提供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必修、选修课程开设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探索实验的需求。 3.信息中心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有设备先进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分管校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培训、研究等工作,负责硬件设施的更新和维护。2014年被评为“雨花台区模范信息中心”,2013年我校被评为“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全校所有教室和功能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现有共有4个网络机房,一个录播教室,三个学科数字实验室。全校教师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自制课件,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信息中心每学期对在职教师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我搭建了“校本研修平台”,实现了网上备课和资源共享。包含教学资源、视频资源、备课资源、网络评课等系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备课、评课等。每年向区电教馆提交一定数量的各类教学资源,并推荐一批优秀作品参加市、区评比。学校为每个教师都配备了办公电脑,网络人人通。学校高度重视校园资源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学校有独立域名的门户网站和微网站,校园网站信息更新及时,高质。校园网站在“2012年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目前,校园网站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对内办公、学习的重要阵地。 4.文体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充分发挥各类文体设施和场地的育人功能,向全体师生全天全面开放,通过阳光跑操、篮球联赛、运动会、社团活动、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每学期都成立了音乐、美术、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和社团,在教工中设立了乒乓球、羽毛球、踢毽、跳绳、篮球等俱乐部,充分利用文体资源开展活动,学校每年举行各类文体活动,使师生身心健康得到锻炼、文体素质得到发展。 5.计算机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办公电脑,每个教室、实验室和功能室也配备了多媒体系统,所有电脑都可以联上互联网进行日常的教学和办公。办公区实现了无线覆盖,手机、平板可以接入校园网,实现移动办公管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网络管理已经成为常态。通过移动办公云平台实现学校网络化办公和管理。通过各类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现在学校的管理不仅通过计算机而且各种移动终端都能实现。计算机早已成为各部门管理的常规手段,实现各种管理资料的云存贮和信息传达、办公流程的网络化。学校在管理中除了有各种上级部门下发的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产管理、实验室管理、初、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系统等以外,老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短信、网络和手机APP客户端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互动。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素质教育4-1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8条 |
认真贯彻各项德育工作规定,德育工作机构、队伍、制度健全,基地落实,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效果较好。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央8号文件精神以及区教育局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和管理制度,构建了具有板中特色的德育体系: 1.建立“三线”管理网络。以校长室—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为主体,形成“常规教育主线”,保证日常管理的有序开展;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为主体,形成“课堂渗透德育主线”,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学校党总支—团委—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形成“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2.坚持“五项”育人举措。“一项”坚持。坚持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导向,教育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二育”发展。“德育”与“心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努力建构“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三爱”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情”为中轴,重点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的“三爱”情感。“四自”培养。品德心理教育以“人格修养”为中心,通过内化过程,培养学生“思想上做到自立、生活上做到自理、行为上做到自控、学习上做到自学”的“四自”能力。“五好”习惯。养成教育以“行”为重点,通过实践锻炼,养成“文明礼貌、整洁健身、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五好”习惯。 3.创新“一种”班会形式。为丰富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提高主题班会的育人效果,我校创设了时间短、主题明、内容新、效果好的微型班会形式。通过微型班会,班主任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我校微型班会的研究还只是初级阶段,需要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使微型班会成为我校德育的一大亮点,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服务。 4.强化“一项”培训模式。采用以菜单式任务培训为主,以案例讨论、实践研讨为辅的“一主二辅”新型班主任培训模式。认真梳理班主任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菜单式培训;仔细了解、观察部分班主任的个性问题,以P2P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与实践研讨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育人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实施“多项”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濡染心灵。坚持以“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书香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开展读书笔记、读书主题班会、读书手抄报、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创造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坚持以“我健康、我创造、我快乐”为主题,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好声音”、“达人秀”、“小小书画家”等评比活动,营造乐观、向上、多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社团活动”,培养兴趣。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坚持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先后组建了体育、艺术、科技、自然、手工、阅读、音乐等26个社团,这些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喜爱,学生参与率达5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对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其中《抖嗡》课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还研发了《武术》和《探索机器人的奥秘》两个新课程,其中《探索机器人的奥秘》成为南京市精品课程。我校的社团活动,现已成为板中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体活动”,形成合力。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联合一体的教育模式。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委会、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二是开展“党员家访周”活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学校都要组织和安排党员教师,带领年级部主任、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介绍学校发展动态,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情况;与学生促膝谈心,充分了解所思所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举办“四方会谈”活动,积极关注各年级教学动态,重视阶段性学情调研,针对重点生、关键生,学校分批分班举办“四方会谈”活动。会谈时,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分管领导四方坐在一起,现场诊断,微观分析,指导学生把握学情、考情,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增长点,使学情调研更具“针对性”。四是构建了实践活动四大基地:德育基地(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侨村陈列馆等),社会实践基地(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军、雨花台区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江苏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消防、板桥派出所——学警等),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技馆、南京奥体博展中心、雨花台区机器人活动基地等),社区服务基地(金叶花园社区、板桥社区、古雄新居社区、新林社区、板桥敬老院等),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问题与不足 1.德育理论研究水平、优质德育队伍尚显不足。 2.德育活动开展尚缺乏系统性、时效性。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1.通过学习、培训、专家指导等形式,提升德育理论研究水平和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2.构建德育大网络,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系统有效的育人活动。
|
素质教育4-2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19条 |
有积极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基本的课程开发、更新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拓校本课程,学生选择比较充分;努力提高课程质量,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程。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建立了课程指导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在全面、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有关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板桥中学学分认定方案》、《校本课程建设规划》,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应用与更新制度》、《校本课程奖励制度》。 学校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时与学分安排建议表》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模块开设指导意见》科学设置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从不随意增减课时和增加课程难度。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彰显学校特色,学校积极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金字塔式”美术校本课程,推进体艺“2+x”课程建设,开发了《激励教育读本》、《中外数学家与趣味数学》、《体育与健康》、《部分中外作曲家介绍》、《生物与健康》、《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电子基础技术》、《趣味化学》、《FLASH基础》、《艺术鉴赏》等二十多门系列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学校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坚持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先后组建了体育、艺术、科技、自然、手工、阅读、音乐等26个社团,这些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喜爱,学生参与率达5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对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其中《抖嗡》课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还研发了《武术》和《探索机器人的奥秘》两个新课程,其中《探索机器人的奥秘》成为南京市精品课程。 同时,不断挖掘周边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丰硕成果。高一学生“板桥河生态调查”,高二学生“周边菜场、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历史的回声”的研究成果均获南京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二等奖;高一学生“从甘熙故居到现代人居环境的改良”的研究成果获南京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三等奖,高二学生“板桥地区分类垃圾箱的使用调查”和“跨越千年的古桥”的研究成果,均获得南京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一等奖。研究性学习的持续开展,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
||
问题与不足 1.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讲奉献业务精良,高效多能,有较强校本课程建设能力的师资队伍。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配备情况,全面开设校本课程有一定难度。 2.校本课程中缺乏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1.依据《板桥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把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分层推进,注重校本研究的实效。 2.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学科教师要进一步规划和研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开发质量,打造精品课程。 3.通过有效课程开发与研究及评价机制,推进我校的特色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
素质教育4-3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0条 |
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推行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创设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涌现一批先进教师和典型经验。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我们深知,要取得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唯有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我们一致认为:最适合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坚持树立“师生皆本”的课堂教学观,变革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尊重个体的课堂新格局。积极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围绕“雨花新课堂”建设,积极倡导“让学走在教的前面”,在成功探索和实施“微课堂”教学的同时,构建了“1234”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是一条主线: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2”是两个载体:以活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为载体;“3”是三点要求: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勤动;状态要积极;“4”是四个课堂教学环节:学、议、导、练。营造了教与学“相融”、师与生“共长”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探索了“531”教学模式,强化课前5分钟复习、课上30分钟授课、课后10分钟反馈的课堂三环节,实现有效课堂的自然生成。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为促进教师从“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以课题为载体,坚持在实践与探索中,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校本特色。2011年,学校申报确立了省级课题“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年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和《基于主动发展的中学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参与下,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将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从课题立项、过程管理,以及课题与教育教学的密切结合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研究。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年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已于2016年顺利结题;《基于主动发展的中学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继“十二五”课题之后,学校又积极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索与实践》与“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在《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前期,我校积极探索“微型校本教研新模式”,已成功搭建了“微课题”、“微课堂”、“微讲堂”、“微阅读”、“微研讨”、“微改革”六个“微平台”。2014年,我校《探索微型教研新模式》获得了雨花台区管理创新评比一等奖。 学校不仅重视课题研究,还倡导教师做草根性研究,引导教师向有思想、善思谋、会思考的智慧型教师发展。五年来,学校大课题立项省级6项、市级1项,教师个人课题区级以上60项。 学校以开放的姿态,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先后承办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市高中美术教学研讨会、市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讨展示活动、市信息技术“网络教研”联片活动、市“三星联盟”微课教学研讨活动、区中学数学“凸显学生主体,实现深度学习”项目培训活动;承办了市、区物理、语文、数学、化学、体育等多个学科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设市、区级示范课、观摩课达127节,讲座64场;组织管理干部和部分教师前往高淳湖滨高级中学、江宁秣陵高级中学和上坊中学、沿江开发区九龙中学参观学习、课堂观摩、交流互动;选派干部和教师出国考察和深造。通过开放式教研,开阔了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境界。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各教室均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标准化考场监控设备。教师一人一部内外线兼用的电话,一人一台专用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设了信息化平台,建有网络办公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能够通过电脑、“钉钉”手机等终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远程管理。2016年,成为全市首批32所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之一,在市区教育局、电教馆统一的指导扶持下,在互动教学、学校管理、评价方式、家校沟通等多方面逐步实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同时,我们还加入了南师大数字评价中心课堂观察云平台的实践与研究团队,成为它的基地学校。目前,学校正努力探索“智慧笔”、“悠数学”、“UMU”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已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通过以上系列举措的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优良业绩: 教师获得有效发展:近年来,学校在培养出一批区级学科带头人、优青、教坛新秀、教学功臣的基础上,成就了2名“南京市行知奖”获得者,成就了多名雨花台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有多名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还有3名教师通过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笔试考核,进入了课堂教学评审阶段。同时,造就了高中生物、物理两个“南京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被授予“区巾帼文明岗”称号的高中英语教研组。 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12年、2013年连续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2015、2016年又连续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同时荣获高考质量优秀奖;自2012年至今,每年均荣获雨花台区教学质量提升奖和中考质量优秀奖,2015、2016年连续荣获雨花台区教育发展性考核评估综合奖。
|
||
问题与不足 1.部分教师观念还未彻底转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部分教师因教育教学能力不足,还不能很好驾驭新型课堂。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学校将坚持开展各级视导课、汇报课、展示课等来引导课堂改革。通过每周教研、名师大家进校园、教育论坛、暑期校本研修等活动来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循环能力。
|
素质教育4-4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1条 |
重视评价制度的改革。围绕教师、学生、课程等评价,开展研究,积极实施,工作有总结。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积极探索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在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我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并按要求开设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的舞台,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并制定了《板桥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金字塔式”美术校本课程,2013年被评为南京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学校。学校坚持阶段性学情调研,关注各年级教学动态。 我校积极举办课堂展示活动,提高课堂的正对性和有效性。先后组织了市、区、校三级视导公开课,期中、期末复习研讨课,以及新教师汇报课等,同时,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法改进、学法指导、限时训练、作业优化等方面努力探索和大胆实践,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以“拉手同行”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科间、教师间帮扶引路活动,形成“师徒结对”模式,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来校指导,加快提升的步伐;将市、区教学研修活动引进校园,活动中,我校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开拓眼界,自我提升。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学科深度教研活动和课堂研修活动,拓宽视野。 教师评价:学校坚持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学校不向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依据。学校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力求全面客观地对老师的思想意识、师德师风、教学行为和业绩等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方法注重多样化,例如每学期进行“六认真”检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态度进行评价;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满意度”调查,让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满意度维持在95%左右;通过先进教研组评比、业务竞赛、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方式多元化评价教师。学校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举办面向全校教职工的质量分析评估活动,每学年教师均要填写个人业务档案,通过以上的评价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成长,改善教学质量。部分学科利用课程观察平台,对教师课堂进行诊断,也为矫正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学生评价:学校依据江苏省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制定了《板桥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通过健全的德育网络、扎实的德育常规教育、系统的德育课程、多彩的德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通过班级流动红旗评选、个人文明之星评选、行为规范进步生评选及其他各类优秀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评选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五年来,综合素质评价达A率为20%,达B率为75%,合格率达100%。
|
||
问题与不足 1.学校对学生及教师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过程性评价相对较弱。 2.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现有的评价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快速发展的需求,尚需进一步努力。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1.加强课程评价的力度,通过先进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大“课堂观察平台”使用力度,以此诊断现有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通过学校的德育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将教育、教学、科研、总务、社会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以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学生动态、有效的评价机制。
|
素质教育4-5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2条 |
基本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工作有机构有规划,有积极的措施激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研究活动丰富多样,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应用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参与面广,每年半数以上教师有研究成果,30%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体现教改方向的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平均每学年投入教科研专项经费12.15万元,以确保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教科室有3名工作人员(含主任1名,干事2名),每五年有教科研发展规划,每学期有计划与总结。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制订并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并陆续推进实施,逐步形成了“阶梯式”教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对学校教师现状准确务实的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十三五)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根据不同年龄、职称、发展意愿划分层次,分类予以关注。先后成立领航班、启航班、发展班,有针对性地进行确立目标、建立规划、培训提升、阶段总结、评价奖励等一系列措施,引领其发展。 学校每学期对青年教师都有读书、撰写论文、开设公开课的明确要求,也通过专题讲座、科研现场会、外出观摩、课题研讨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平时勤思、多写,养成学习、读书、研究的习惯。在理论进修与培训活动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五年来,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52篇,获省、市论文评比一等奖28篇。 学校以教学研究为主线,以教学行为改进为着力点,优化教师的成长。目前,有一项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教师专业成长与应用个性化学习信息平台的研究》,两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年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已结题)、《基于主动发展的中学激励教育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积极进行“三段式教研”、“课堂观察”、“微课”研究,让课题研究就回归课堂,又通过课堂教学来夯实研究。学校还鼓励教师把“个人课题”研究做为学校课题的子课题来进行深入地研究,促使学校形成 “骨干带动、全员参与、人人研究”的校本研究局面。 科研促进了教研教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目前,我校有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22人,区优秀青年教师20人,有多名教师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学校、江苏省物理教科研先进集体、南京市优秀生物、美术、物理教研组等称号。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办学绩效5-1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3条 |
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综合考试和高考成绩高于一般;文体、公益活动参与面广,并出现一批学有专长的骨干,部分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成绩良好。 |
B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1.健康教育,促进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每周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10小时。“中心”根据特殊时间段开展团辅工作,比如高二“小高考”、高三高考等。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品德、心理、学习与交往等多方面的指导。学校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让班主任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学校还邀请区“陶老师工作站”专家进校园,为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通过“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带动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除了定时进行每周体育课、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体育竞赛、开设体育社团,举办体育节、冬季“三锻”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学校相继被评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和“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2.“主题活动”,濡染心灵。坚持以“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书香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开展读书笔记、读书主题班会、读书手抄报、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创造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坚持以“我健康、我创造、我快乐”为主题,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好声音”、“达人秀”、“小小书画家”等评比活动,营造乐观、向上、多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3.“课程建设”,助力成长。认真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推进体艺“2+x”课程建设,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南京史话》《激励教育》《百科探秘》《速写技法》、《激励教育读本》、《中外数学家与趣味数学》、《体育与健康》、《部分中外作曲家介绍》、《生物与健康》、《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电子基础技术》、《趣味化学》、《FLASH基础》、《艺术鉴赏》等一批学科知识类、能力拓展类、人格培养类的精品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门体育课程、一门艺术课程,另外选修一门自己感兴趣的素质教育课程,使课程建设成为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4.“社团活动”,培养兴趣。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坚持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先后组建了体育、艺术、科技、自然、手工、阅读、音乐等26个社团,这些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喜爱,学生参与率达5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对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其中《抖嗡》课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还研发了《武术》和《探索机器人的奥秘》两个新课程,其中《探索机器人的奥秘》成为南京市精品课程。我校的社团活动,现已成为板中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志愿行动”,增强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2014年我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行动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协调志愿者服务工作。以青年教师、年级部、班级为单位,以师生各种职能服务小队为形式,开展了“啄木鸟行动”、“法制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5.会考高考,激情激励。学校始终将会考、高考作为重点、放在首位,在精细化管理上更显一筹。一是指导、督促年级部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年级部全体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二是合理分解会考、高考指标,层层落实,扎实推进。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邀请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视导,科学诊断;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班级听课,加强对常态课堂检查与指导。四是认真做好学情调研工作,对照成绩和目标分析得失,集思广益,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五是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跟踪“优等生”、盯住“临界生”、带动“后进生”,采用“分类指导、取长舍短、小步快走、有的放矢”的策略,针对必考点、得分点,着重每晨一读、每天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考,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六是召开“百日誓师”大会、考前动员会以及应试心理疏导会,激励学生以百倍的信心、良好的心态、从容的心情走进考场,临门一脚,潇洒一搏。 近五年来,年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不断上升。以近三年为例,通过率分别为93.1%、99%和98.1%,其中地理三年的通过率均为为100%,2015年、2016年政治的通过率也均为100%。高考成绩稳中有升,2012年、2013年连续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2015、2016年又连续荣获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同时荣获高考质量优秀奖。学生在区级以上活动和竞赛中获奖达300人次以上。
|
||
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公益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参与面不广。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坚持“志愿者行动策略”,与校园周边社区和单位建立广泛联系,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助困”、“敬老”、“法制宣传”等公益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
办学绩效5-2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4条 |
重视特色建设,初步形成了某一方面的优势。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多年以来,我校坚持走特色教育之路,与名校错位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做大做强美术特色教育,构建了“金字塔式”美术校本课程。在高一阶段全面开设美术鉴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二阶段在兼顾学测的基础上,开设素描、色彩等多种美术专业课,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意识;高三阶段对接美术省统考和高校单招考试,既设置了国家规定的美术鉴赏课程,也有与高校招生对接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升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美术高考形势的变化,学校打破美术行政班编制,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组的原则,实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美术教师包班管理。同时根据美术教师的专业特长,把美术教师又分为色彩和素描两个教学小组,明确责任,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专业优势,努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对美术教师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专业发展三方面着力进行。实践上,要求教师坚持每周两次集体基本功训练,提升自身素质,探索更有更好的教育方法;鼓励美术教师积极开设市、区、校组织的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和观摩课,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2016年在南京市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理论上,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市级以上课题、论文、案例的评比,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专业发展上,激励教师,积极申报和参评区级以上学科头衔,研究和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目前,美术组教师中,有区学科带头人3名、优秀青年教师1名,还有1人在参加“南京市优青”评选中,通过笔试考核,进入了课堂教学评审阶段。 在2013年成功创建“南京市美术课程基地”之后,学校积极发挥“课程基地”的辐射作用,先后承办了多次市、区教学观摩、深度研讨活动,让学校美术基地成为区域内美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2014年,我校积极投入江苏省美术课程基地创建工作,5月19日进行了现场答辩。我校是当时唯一的一所参评的“三星”高中,虽然没有成功,但已经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对照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打造队伍、构建更加适合校情的教学模式,以及“美术数字资源库”和“数字美术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打造美术教育品牌。 我校借创建南京市中小学艺术团书画团的东风,认真对照《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团评估标准》,按照“管理达标、条件达标、成果达标”的总体要求,梳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管理,加大投入,2016年年11月顺利通过市级考核评估,被授予“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书画第十团”称号。 2015年以后,学校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美术品牌的基础上,进行传媒等艺术类教学试点,逐步形成以美术品牌为带动文化、传媒、体育等各方向有所发展和突破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拓宽升学渠道,帮助更多中等成绩的孩子圆大学梦。 五年来,我校美术教育突飞猛进,高考本科达线率逐年上升,2016年再创新高,本科上线率达8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3万多名考生中,我校一名同学位列第347名。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办学绩效5-3
评估指标 |
评 估 内 容 |
自评结果 |
第25条 |
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教育同行、社会各界对学校反映较好;学校生源稳定,每年能完成招生计划。 |
A |
自 评 概 述 |
||
现状与成效 我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办学质量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高的三星级高中,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誉。由于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我校生源稳定,每年能完成招生计划。 我校建立学生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学年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常规、教学效果和班主任的班级、学生管理进行多维度,分类别的进行调查分析反馈。学校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家长学堂”、“党员家访周”、“四方会谈”活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不断通过短信、电话、面谈、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取得教育的合力。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成立学校、年级家委会,明确家委会的宗旨与职责,协助完成班级的常规工作。同时通过家长会、家委会会议和“四方会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主动接受教育同行、家长、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在历年的评价中,我校的办学质量得到高度认可,综合满意率高达90%以上。我校对往年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历年来的美术、文化生进行分类跟踪、汇总,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 多年来,我校坚持为推进地方教育事业做贡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有用之才,每年都被板桥新城、板桥开发区、板桥街道评为“支持建设有功单位”。学校多次被“南京教科频道”、“南京日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新闻媒体宣传和报道。 2016年11月28—29日,雨花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督导,综合得分182.5分,评定格次为优秀。其中教师问卷综合满意度均值为98.08%,学生问卷综合满意度均值为97.63%,家长问卷综合满意度均值为96.23%。
|
||
问题与不足
|
||
改进措施与目标
|
四、申报当年常态数据
数 据 项 目 |
数 据 |
填 写 说 明 |
001 独立高中(是1否0) |
0 |
独立高中指仅招收高中学生进行学历教育的学校,所属校区内无初中部、小学部,或未独立举办中小学校,或校长不兼任其他学校法人。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为主要依据填报 |
002 完全中学(是1否0) |
1 |
既有高中又有初中的学历教育学校。 |
003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1否0) |
0 |
含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12个年级的学校。 |
004 班级总数 |
27 |
申报时实际在校行政班数量。 |
005 高一年级班级数 |
9 |
|
006 高二年级班级数 |
9 |
|
007 高三年级班级数 |
9 |
|
008 高中学生总数 |
963 |
申报时实际在籍学生数量。 |
009 高一年级学生数 |
328 |
|
010 高二年级学生数 |
312 |
|
011 高三年级学生数 |
323 |
|
012 在校借读学生总数 |
14 |
申报时实际在校借读一学期以上时间的学生数量。 |
013 高一年级借读学生数 |
8 |
|
014 高二年级借读学生数 |
5 |
|
015 高三年级借读学生数 |
1 |
|
016 班平均学生数 |
36 |
在校学生总数(在籍生+借读生)除以班级数。 |
017 招收外国籍及港澳台学生数 |
1 |
申报时实际在校学生数量。 |
018本校校区数量 |
1 |
本校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校园数量,不包括独立分校、附属学校、民办学校校园 |
019 校园总面积(平方米) |
56267 |
本校拥有土地所有权并可使用的土地总面积 |
020主校区面积(平方米) |
56267 |
本校所属校区中的中心校区的占地面积 |
021 生均校园面积(平方米) |
33.73 |
校园占地总面积除以在校学生总数(在籍生+借读生),高中以下学段学生应全额计入。 |
022校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 |
44532 |
学校教育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总和,不包括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的面积。 |
023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
26.70 |
校舍建筑总面积除以在校学生总数(在籍生+借读生),有高中以下学段学生的应全额计入。 |
024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 |
1525 |
寄宿生宿舍建筑面积总和,不包括租用和临时搭建建筑的面积 |
025 生均宿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
7 |
建筑总面积除以寄宿学生总数(在籍生+借读生),有高中以下学段学生的应全额计入。 |
026 校园绿化面积(平方米) |
17000 |
绿化面积指校园内绿地、花园、草坪砖、行道树面积的总和,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及室内绿化不计入。 |
027 校园绿化覆盖率(%) |
30% |
参照城市绿化覆盖率计算规则,绿化覆盖率(%)=(校园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校园面积) *100% |
028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
1958.9 |
按学校财务统计口径计算,不包括合同标的。 |
029 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值(元) |
3403.4 |
教学办公设备总值除以在校学生总数(在籍生+借读生),有高中以下学段学生的应全额计入。 |
030 实验室总数 |
13 |
按标准配备设施、正常使用的实验室。 |
031 物理实验室数 |
4 |
|
032 化学实验室数 |
3 |
|
033 生物实验室数 |
2 |
|
034 其它实验室数 |
4 |
本表未列名的其它实验室数量。 |
035 音体美专用教室数 |
8 |
具有多种功能的教室(实验室)不重复计算,按实际数量计算。 |
036 通用技术教室 |
2 |
|
037 信息技术教室 |
4 |
|
038 校园网建设层次 |
二类 |
指全省规划建设的“校校通”工程确定的层次(一类、二类、三类)。 |
039 校园网主干速率(Mbps) |
1000M |
填报实际运行的校园网主干速率。 |
040 网络终端数量 |
400 |
校园网内实际使用的各种信息节点并配有终端设备的数量。 |
041 校园网资源库本校资源量(G) |
150G |
由本校上传入库的信息资源总量。 |
042 校园网资源库引进资源量(G) |
无 |
资源库中外部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总量。 |
043 学校计算机总台数 |
400 |
应剔除不能使用和已经报废的计算机数量。 |
044 教师每十人配备电脑数 |
10 |
教师指人事年报所指的所有专任教师。 |
045 学生每十人配备电脑数 |
2.1 |
学生数包括在籍生+借读生,有高中以下学段学生的应全额计入。 |
046 学校图书馆等级 |
B |
专门机构评定的图书馆等级,以证书为准。 |
047 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 |
368 |
独立图书馆按竣工决算面积填写,综合楼只计算直接用于藏书、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图书管理办公的面积。 |
048 纸质藏书总量(册) |
62954 |
编目上架的馆藏图书总数,应剔除废旧教材和淘汰旧书。 |
049 电子图书总量(G) |
800 |
学校图书馆拥有使用权的电子图书系统收藏的图书存量。 |
050 生均纸质藏书(册) |
46 |
纸质藏书总量除以学生总数(在籍生+借读生),有高中以下学段学生的应全额计入。 |
051 生均年购书量(册) |
1.2 |
截至申报时上年度生均购书量,不包括合同数。有高中以下学段学生的应全额计入。 |
052 学生阅览室座位数 |
120 |
指直接用于学生的阅览室座位数。 |
053 订阅报纸数量(种) |
35 |
申报当年度报刊阅览室用于公共阅读的报纸份数。 |
054 订有杂志数量 |
150 |
本年度报刊阅览室用于公共阅读的杂志种类数量。 |
055 音像资料数量(盒、片) |
1825 |
截止申报时购买、录制的影像资料的盒数、片数。 |
056 电子阅览电脑数 |
50 |
电子阅览室专用电脑数量。 |
057 学校食堂餐厅建筑面积(平方米) |
3279 |
独立食堂餐厅按竣工决算面积填写,综合楼只计算相关建筑面积。 |
058 学生餐厅座位数 |
1000 |
专门用于学生就餐的餐厅座位数,不含教工餐厅、接待餐厅的座位数。 |
059 学校户外运动场地面积(平方米) |
5000 |
指学校室外田径、球类、健身等活动场地面积,不包括道路、花园和室内体育场地。 |
060 田径运动场环形跑道长度(米) |
200 |
指学校户外单一标准田径运动场环形跑道的长度。 |
061 室外运动器械件数 |
6 |
室外运动场地固定装备的体育健身器械数。 |
062 篮球场数量 |
3 |
户外或户内的球类专用场地数,如有场地套用情况,不能重复计算。 |
063 排球场数量 |
1 |
|
064 足球场数量 |
1 |
|
065 羽毛球场数量 |
4 |
|
066 乒乓球室(场地)面积(平方米) |
520 |
包括室内外的数量。 |
067 游泳池面积(平方米) |
0 |
独立建筑按竣工决算建筑面积填写,综合建筑按实际建筑面积填报。 |
068 舞蹈房面积(平方米) |
96 |
|
069 其它运动项目场地数量 |
0 |
表中未列项目的其它运动场地个数。 |
070 体育馆建筑面积(平方米) |
2000 |
独立建筑按竣工决算建筑面积填写,综合建筑按实际建筑面积填报,风雨操场同口径计入,多处场馆合并计算。 |
071 看台座位数量 |
0 |
体育馆或风雨操场的固定看台座位。 |
072 卫生室面积(平方米) |
80 |
填写使用面积,多处合并计算。 |
073 常用医疗器械种类 |
35 |
卫生室固定、常用医疗器械。 |
074 经费总收入 |
3658.55 |
学校上年度各种收入。 |
075 财政拨款数(万元) |
3541.05 |
上年度县市区以上财政决算用于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基本建设、公用经费的拨款,不含上交返还、省级专项补助。 |
076 学费收入数(万元) |
153.53 |
按财务统计口径填报上年度数据。 |
077 经营收入数(万元) |
0 |
|
078 社会捐助数(万元) |
0 |
|
079 其他收入数(万元) |
2.64 |
|
080 学校支出总额(万元) |
3188.68 |
|
081 人员经费支出(万元) |
2712.61 |
|
082 教师培训支出数(万元) |
12.15 |
|
083 教学设备支出数(万元) |
15 |
|
084 图书报刊支出数(万元) |
3.97 |
|
085教职工总数 |
163 |
按教育人事年报口径填报当年度数据。 |
086在职在编人员数 |
129 |
|
087 合同用工人员数 |
32 |
|
088 社会化服务用工人数 |
2 |
|
089 专任教师数 |
127 |
|
090 专任教师流入数 |
1 |
|
091专任教师流出数 |
9 |
|
092 女教师数 |
83 |
|
093 三十五岁以下教师数 |
46 |
|
094 教师中的中共党员数 |
56 |
|
095 教师中的民主党派人数 |
7 |
|
096 中学教授级教师数 |
0 |
|
097 特级教师数 |
0 |
|
098 教授级教师兼特级教师数 |
0 |
|
099 外聘在岗特级教师数 |
0 |
|
100 外聘兼职特级教师数 |
0 |
|
101 聘用外籍教师数 |
0 |
|
102 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人数 |
43 |
|
103 中学中级教师职称人数 |
52 |
|
104 专任教师的研究生学历比例 |
11.8% |
均包括攻读硕士学位人员,不含研究生课程班人员。 |
105 累计研究生学历人数 |
15 |
|
106 本年度取得研究生学历人数 |
0 |
|
107 在读研究生人数 |
0 |
|
108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数 |
123 |
不含非国民教育本科学历。 |
109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数 |
96.9% |
以专任教师数为计算基数。 |
110 县(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数 |
23 |
以相关文件为准填报即时数据 |
111 省辖市骨干教师人数 |
0 |
|
112 省辖市学科带头人数 |
0 |
|
113 省级名师数量 |
0 |
|
114 专职体育教师人数 |
6 |
以相关文件为准填报即时数据 |
115 专职医务人员数 |
1 |
|
116 医务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数 |
1 |
|
117 专职图书管理人员数 |
1 |
|
118 图书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图书管理人员数 |
0 |
|
119 教师出国进修人数 |
1 |
均为上年度数据或春秋两学期合并数据。 |
120 培训支出占教师工资总额比例 |
1.5% |
教师工资总额指当年专任教师国家标准工资的总和。 |
121 有县(市区)以上学科带头人的学科数 |
10 |
以相关文件为准填报即时数据。 |
122 学校全面开展评教活动的次数 |
2 |
上年度或近两学期进行的全员性评教活动的次数。 |
123 高中一年级开设必修课门数 |
14 |
填报上学年度各年级开设的情况。 |
124 高中二年级开设必修课门数 |
14 |
|
125 高中三年级开设必修课门数 |
13 |
|
126 高中一年级开设选修课Ⅰ门数 |
2 |
|
127 高中二年级开设选修课Ⅰ门数 |
23 |
|
128 高中三年级开设选修课Ⅰ门数 |
5 |
|
129 可供学生选修II门数 |
34 |
截止申报时开发的选修II课程总数。 |
130 获得规定学分的应届毕业生数 |
248 |
均为上一学年末数据。 |
131未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数 |
0 |
|
132 修满综合实践必修学分人数 |
248 |
|
133 修满校本课程学分的人数 |
248 |
|
13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运动与健康”的A级学生比例 |
20% |
|
135 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 |
96.53% |
以最近一届毕业生健康档案填报、计算。 |
136 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落实率 |
100% |
学年度所有班级所有教学日的平均数据。 |
137 校级教科研课题数 |
7 |
以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审批文件为准。 |
138 省辖市级教科研课题数 |
1 |
|
139 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数 |
6 |
|
140 进行中的改革实验项目数 |
0 |
|
141 承担的省级实验项目数 |
0 |
|
142 省级教学竞赛获奖数 |
23 |
均为上年度实际数据填报。 |
143 市级教学竞赛获奖数 |
61 |
|
144 公开出版物发表论文的教师数 |
51 |
|
145 校长在公开出版物发表论文数 |
28 |
|
146 省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论文数 |
152 |
|
147 教师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数 |
6 |
|
148 学术著作出版数量 |
0 |
|
149 校报出版期数 |
0 |
|
150 校刊出版期数 |
0 |
|
151 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数量 |
0 |
|
152 校务公开次数 |
5 |
按有关规定统计上年度实际数据。 |
153 教师对学校工作满意度 |
96.20% |
以上年度全员评议或抽样数据为准。 |
154 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度 |
98.48% |
|
155 招生计划数 |
350 |
以本学年县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计划文件和本学年度学籍管理数据为准。 |
156 实际招生数 |
352 |
|
157 招生区域内学生数 |
352 |
|
158 区域外招生数 |
0 |
|
159 民族班学生数 |
0 |
|
160 当年学生转入数 |
1 |
|
161 当年学生转出数 |
5 |
|
162 学业水平测试一次合格率 |
98.1% |
最近年度高二参加测试学生的实际水平数据,不包括补考数据,合格率(C以上)、优秀率(A以上)计算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基数。 |
163 学业水平测试全科优秀率 |
0.4% |
|
164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学科合格率 |
97% |
|
165 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学科合格率 |
96.7% |
|
166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学科合格率 |
98.9% |
|
167 学业水平测试信息学科合格率 |
97.6% |
|
168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学科合格率 |
100% |
|
169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合格率 |
96.4% |
|
170 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学科合格率 |
100% |
|
171 国内/国外高校提前录取数 |
|
达线、录取率计算均以最近一个年度参考学生为基数,如录取人数包括借读生、联办班学生,则基数统计口径相同。 |
172 升入本一比率 |
|
|
173升入本二以上比率 |
|
|
174升入本三以上比率 |
|
|
175 升入大专以上比例 |
|
|
176 录取飞行员数 |
0 |
最近一个年度的数据 |
177 应征入伍数 |
16 |
|
178 学校性质 |
公办 |
指公办、民办、中外合作、股份制。 |
179 学校主管部门 |
雨花台区教育局 |
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 |
180 学校创建时间 |
19600501 |
校史确定的现代学校创建时间(格式为19600901)。 |
181 举办高中时间 |
19700901 |
高中教育的起始时间(格式为19600901)。 |
182 获得省重点时间 |
|
均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批文时间为准(格式为20071225)。 |
183 获省标国家级示范高中时间 |
|
|
184 获得二星时间 |
20050901 |
|
185 获得三星时间 |
20120401 |
|
186 获得四星时间 |
|
注:加黑项目不对外公布
五、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 教育局(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