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质量提升金钥匙
作者: 王艳 | 发布时间: 2017/11/17 13:47:14 | 2694次浏览
南京市板桥中学 王 艳
工作方法并不完全决定成败,但没有好的工作方法,往往会导致失败。几乎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像工作方法那样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管理者的绩效,并决定管理者工作的成败。讲究工作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所以,近年来,南京市板桥中学始终践行“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常规,优化管理,追求发展,稳中求升”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一主线,引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携手同行,不断探索“质量提升”新路径、新方法,努力探寻开启教育发展之门的“金钥匙”,使学校各项工作获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一、人文关怀,“言”“行”并举
1.关爱在短信中流淌。每逢重要节日,学校都要发送一条充满温馨的短信向全体老师致以节日的祝福与问候;每到假日前夕,送去一条提示说明的短信,将放假的时间以及出行的安全问题告诉全体教师。
2.关爱在谈心中延伸。通过建立谈心制度,以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们的所思、所想,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教师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征求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组织党员、年级部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促膝谈心,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通过真诚而富有成效的谈心与沟通,在学校班子、中层干部、广大师生、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使关爱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由校内到校外不断延伸。
3.关爱在行动中升华。平时的行动。及时慰问生病、生育、生活困难、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教师,送去组织的温暖,传达领导的关心。
节日的行动。例如,为庆祝2015年三·八妇女节。学校以“一屏贺语”、“一条短信”、“一份礼物”、“一道菜肴”、“一次调休”、“一场表演”“六个一”的形式,向全体女职工致以节日的慰问与祝福。
在行动中创新。2015年,学校以“庆祝生日”的方式,为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再添新举措。自1月份开始,在每月的首日,学校向当月出生的教师送上一份生日礼物,表达一份诚挚的祝愿。
“暖心工程”的有效实施,让全校上下精神愉悦、工作舒心、教学用心、合作诚心,使命感、归属感与日俱增,积极性、创造力逐步提高,为质量提升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教师发展,“微”中见著
板桥中学在夯实“入门启航平台、师德领航平台、科研引航平台、名师导航平台、专业研修平台、对外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微型校本教研新模式,深入“微课题”、“微课堂”、“微研讨”、“微阅读”、“微讲堂”、“微改革”等“微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各个微团队开展各种微研究和微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微团队,推向省、市展示的大舞台。2015年,我校初中语文、数学两个微团队,在南京市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中均获一等奖,并代表南京市参加全国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彰显了“微型校本教研新模式”所具有的生命力。
板桥中学在无“微”不至的思考与行动中,努力将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开拓得更宽、更远,为质量提升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自主育德,“管”“放”结合
板桥中学的德育工作,重点以“自主育德”为抓手,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构建志愿者服务网络。在校园卫生管理中,将校园的每个区域、每个角落都划分为志愿者服务区,加强监督和管理,使班班有责任、人人有义务的志愿者服务岗位落到实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求各班围绕学校“美观大方,各具特色,图文并茂”的总体要求,鼓励各班结合师生意愿,对班级文化进行自主设计和布置;在午自习的监管中,建立常规工作日报检查制度,把管理权下放到班级,由班级自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纪委会—全体学生这一自主管理体系的作用下,整个校园午自休安静有序。
自主管理,是更高层面的教育管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追求的新境界,在探寻自主管理的道路上成功迈出了新的一步,今后我们将继续思考,不断探索,积极构建富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主管理新体系,为学生自主发展积淀力量。
四、精细管理,“点”“线”同步
1.双线管理务实有效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学校—教务处—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行政、业务双线管理网络体系。
在双线管理中,坚持每月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例会,总结得失,反思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坚持每两周一次教研组长和年级部主任例会,通报和分析阶段性工作,布置和安排近期相关工作,加强沟通,督促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教师集体活动,交流工作,统一进度,整合资源。
2.毕业迎考有的放矢
中考、高考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本学期,在认真做好双线管理的同时,始终将初、高三作为重点、放在首位,在精细化管理上更显一筹。一是指导、督促年级部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年级部全体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二是合理分解上级下达的中、高考指标,层层落实,扎实推进。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邀请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视导,对初、高三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诊断;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班级听课,加强对初、高三常态课堂检查与指导。四是认真做好学情调研工作,坚持“一考四会”,对照成绩和目标分析得失,集思广益,寻找方法,修订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五是关注临界生,利用晚自习、午自习,切实做好初三重点学生、高三有望本科上线学生的薄弱学科的补差工作。六是召开“百日誓师”大会、考前动员会以及应试心理疏导会,激励学生以百倍的信心、良好的心态、从容的心情走进考场,临门一脚,潇洒一搏。
点线结合的管理手段、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使全校上下对质量提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激励师生吹响战斗的号角,为质量提升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前行。
五、学科建设,“教”“研”先行
在学校“立足科研,提升质量” 的教育策略引领下,初中物理组率先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每期教研活动都预设明确的目标以及重、难点问题,参与教研的老师积极围绕教研主题,展开研讨。“主题教研”使校本研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校初中物理组正是因为坚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科特色,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充分调动教师自我钻研和反思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体效应,共享教学研究的成果。
不断深化“让学走在教的前面”的课堂教学理念,推行“基于课堂理念30条”,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改革,构建了“1234”课堂教学新模式。“1”是一条主线: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2”是两个载体:以活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为载体;“3”是三点要求: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勤动;状态要积极;“4”是四个环节:学、议、导、练。我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旨在通过 “快乐学习,幸福课堂”的营造,追求教与学“相融”,师与生“共长”;让师生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彰显生命的价值。
学科建设的强化,教学研究的深入,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为质量提升增速。
六、打造品牌,“三个”注重
1.注重强化课堂管理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对于美术专业班的学生来说,在“静”中学习是更为有益的。为此,我们倡导课堂上,任课老师要通过强化课堂管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力,使他们从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中静下心来听课,沉下身去钻研,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2.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绘画水平的档次。所以美术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基本功训练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本学期,美术教学研究主要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展开。实践上,要求教师坚持每周两次集中备课和专业技法训练,不断探索“让美术零起点学生绘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开设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和观摩课,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理论上,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使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获得新的提升,真正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3.注重教学方式方法
随着美术高考内容增加、美术集训完全自主的双重压力下,我校美术组迎难而上从高一年级开始,及时调整了教学重心和安排,把人物速写作为美术专业课的基础科目,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迅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正确表现人物形体特征的能力。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美术特色办学的显著成绩,正引领着我校学科建设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我校美术、传媒等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质量提升的旗帜与品牌。
质量提升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启示我们在一如既往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工作的反思、改进与创新,并以深入的思考与务实的行动,不断探寻质量提升的新途径、新方法。只有真正拥有质量提升的金钥匙,才能不断开拓教育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