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文化建设>>阅览文章
南京市板桥中学实施“激励教育”指导意见

作者: bqzx | 发布时间: 2007/8/17 0:35:40 | 2158次浏览

根据市政府努力打造现代化南京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有近40万人口的板桥卫星城市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位于板桥新城中心的板桥中学,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机遇。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办板桥社区满意的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邀请了市区教育专家共谋学校发展方向,确立了学校激励教育的新理念,以适应未来市区教育大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一个南京城南地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化化高中。
一、“激励教育”提出的背景
1、学生的现状
板桥中学地处远郊,生源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板桥中学的学生三分之一来自江宁农村,三分之一来自板桥农村,三分之一来自于城里。每年高中的录取分数线450分左右,中等偏下学生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高中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全市排名3万名以后,他们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上板桥高中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行为不良的情况,自卑感强,心理压力大,学习潜能被严重压制,感到学习内容枯燥,学习过程平淡无味,对自我未来预期目标很低,对走向成功严重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缺失目标,即没有恰当的、具体明确的未来自我发展的预期目标,学习上缺少持续的动力,精神状态不饱满、不积极、萎靡不振,学习态度不端正,出现厌学情绪,学习上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自暴自弃现象。
2、教师队伍现状
由于环境因素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不强,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受到制约。
板桥中学生源低下,教师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目标发展,教师付出了甚至比重点中学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却在学生身上得不到体现,造成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不强。板中距城区较远,大部分教师上班路途远,交通不便,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师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属于弱势教师群体,板中教师与市区一流学校比没有比较优势,在同行中没有职业成就感和优越感。生源、环境、教学设备等公共教育资源劣势使板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大赛的机会少,层次低,得不到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认可,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名师的机会更少,教师自身的价值难以得到实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长此以往,板中教师身心疲惫,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争一流的意识不强,成就欲望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一些优秀教师以各种理由调离板桥中学,优质教师流失严重,好教师留住难,引进难。
3、学校发展的现状
办学条件落后,优秀师资队伍紧缺,师生弱势群体 ,公共优质资源相对短缺,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学校的处境比较困难,学校发展受到制约。
落后的办学条件,紧缺的优秀师资队伍,弱势的师生群体 ,相对短缺的公共优质资源,使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创,社会期望值和认可度不高,学校的处境比较困难,学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这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影响着师生们的身心健康。
基于上述一系列背景,我们提出激励教育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实施激励教育,重树信心,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激励教育课堂新模式,提高教师素质。激励师生主动发展,主动创新。营造“激励教育”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逐渐开拓一个和谐新板中,把板桥中学建成一个城南地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高中,实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美好愿景。
二、激励教育的概念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为激发鼓励之意。在心理学上,激励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激励的本质在于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
激励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改革,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通过教师的培养,学生能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自己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再通过学生的进步与成就,进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成就感,促使他们主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完善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三、激励教育的目标和内涵
激励教育理念的目标是:
让每个师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师生找到发展的支点。
“每个师生” 强调学校要关爱每一个教师、相信每一个教师、鼓励每一个教师、发展每一个教师;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激励教育理念的内涵是:
激发师生成功的信心,激活师生发展的潜能,激起师生创造的欲望,
具体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活化其相应的动机,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它所强调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人内在的发展潜能,从而促使人们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成就。
四、激励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
2、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不会一样,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也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3、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对学生而言,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 ,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4、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5、整体性原则。激励教育理论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激励教育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
五、激励教育的途径   
学校以“激励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导,将《郊区中学“激励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龙头课题(教科室总负责),在学校总课题之下确立了创设激励性学校文化环境、构建激励性课堂教学模式(案例研究)、开展以激发学生成功感为核心的特色系列活动、探索自我激励的管理机制、探讨激励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五大子课题,在各大课题之下再形成许多教研组或教师个人负责的子课题,形成立体式的课题研究网络,逐步构建以激励教育为框架的学校管理体系。
课题一:创设激励性学校文化环境(校长室、教科室、宣传处、总务处负责)
 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围绕“让每个师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师生找到成功的支点”这个目标深刻挖掘激励教育的文化内涵,创设激励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此,学校将在走廊、教室外墙等地方悬挂张贴含有激励、勤奋、理想、诚信、责任、自信等方面的名人名言,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讲述激励人的小故事,营造激励教育的学校文化氛围。
课题二:构建学校激励课堂教学模式(教务处负责)
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引领,探索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构建起激励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为每一学生创设学习提高机会,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实施教学分层要求、教学分层评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激励发展;课堂教学中不断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实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及作业批改中采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三:以激发学生成功感为核心的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政教处、团委)
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分析信息,关心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向性激励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培养,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形成; 积极开展各种系列化特色活动,不断进行过程性激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对学生提出积极期望,实施目标激励,逐步内化教育要求;采取激励性评价,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教育机会,逐步提高自信心;认真重视班级集体常规建设和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课题四:探索学校激励教育的管理机制 (校长室与教工代表)
对教师而言,激励更为抽象和灵活,他更多体现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成果的取得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学校在管理上实行以激励为目标的管理制度,教学上构建激励性的课堂教学等,甚至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果,都是对教师一种激励。
学校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适合本学校背景和特色的自我激励的管理机制。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创设和谐、民主、舒适、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不同的教师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课题五:探讨激励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政教处负责)
开发系列激励教育校本课程并把激励教育的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开设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特长、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从更多方面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能。
六、 “激励教育”理念下我们新观念。
1、我们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即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它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激励教育理念下,我们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要求教师树立一个教育信念,就是承认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
2、我们的课堂观
教育的主要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里得到最直接最集中的展现。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与评价结果。
我们提倡的课堂观是建立一个充满激励教育和激励评价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遵循激励学生自信、唤醒学生动力、鼓舞学生成功的评价原则。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问题探究的引领者。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用关爱和充满期盼的眼神去观察他们,把学生当作自己子女一样来关爱呵护,细心关注他们内心体验的微妙变化,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与自信,让每双眼睛都能因别人的关注而闪亮,让每颗心灵都能因别人的欣赏而自豪,让每个生命都能因成功而喜悦!同时,评价的多样化也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进而学会尊重、肯定、赞赏自己与别人。这正是今天激励教育课堂所绽放的生命活力之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3、我们的发展观
我们的发展观是:全面和谐发展。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地方,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激励教育强调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中下学生身上,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尽可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制止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放弃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要求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关注的眼光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必要的,但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成绩好,更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要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学校对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激励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加强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加强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为教师搭建创造工作成就、享受工作快乐的平台,使教师全面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校高中教学质量已处在全市“二星级”高中联合体的前列;2002年被南京市教育局批准为美术特色学校,近年来高考美术班的本科升学率50%以上,专科升学率98%以上,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肯定,雨花台区教育电视台冰溪栏目曾做了专题报道。
未来板中以“激励教育”办学理念引领办学方向,把“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策略;把“励志奋斗”作为学校精神。即:艰苦奋斗,科学奋斗,团结奋斗;把“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赞誉”作为学校各项工作追求的境界,把“创建城南地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高中”作为办学目标。我们要通过开展激励教育一系列实践活动,在“特色”发展上打造好美术特色,在内涵发展上突出实效规范管理,把板桥中学这个牌子打造得熠熠生辉,让板桥中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并给人以沉甸甸的厚重感。
七、“激励教育”理念下的五点认识(“五个一”工程)
板中教育理念:激励教育理念(一个理念)
激励教育理念的目标:
让每个师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师生找到发展的支点。
激励教育理念的内涵:
激发师生成功的信心,激活师生发展的潜能,激起师生创造的欲望。
板中办学目标:创建城南地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高中(一个目标)
板中精神:励志奋斗即:艰苦奋斗,科学奋斗,团结奋斗。(一种精神)
板中办学策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一种策略)
板中境界: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赞誉。(一种境界)
七、“激励教育”理念下的新三风
校风:求真务实 励志奋进 追求卓越
教风:以高尚的人格引领人,
以渊博的知识启迪人,
以关爱的态度服务人。
学风:勤奋的学 快乐的学 创造的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