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阅览文章
在白板上绘制知识的蓝图[省“十二五”课题案例精选]

作者: bqzx | 发布时间: 2016/4/12 23:39:33 | 3286次浏览


——关于离子反应的教学案例

聂婧婷

一、引言

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图片、视频,实验演示等多媒体信息量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要运用一定的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呈现、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甚至组织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增强教学效果。电子白板兼具传统的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而且弥补了后两者的不足,为师生的双向沟通和反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灵活便捷的实用功能。在化学课堂中,我使用了电子白板打造高中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反应的变化、多媒体视频等不仅能很好的在白板中展示出来,而且可以随课堂的教学要求,放大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施过程

案例片段1:

〖引入〗水(图片)

〖小活动〗将正确答案放入容器中(圆饼)

物质:HCl、H2SO4、NaOH、NaCl、BaCl2 、K、乙醇、CO2、Na2CO3、BaSO4、H2O、Mg(OH)2、H2、Fe2O3

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如图所示:

〖生〗上白板拖动正确物质进入圆饼中(学生和老师分别进行评价)

〖师〗如何判断的?

〖生〗在水溶液中能溶解,发生电离。

这个片段很短,却体现了交互式白板最大的特点——直观交流。在这里“容器”还有个检验的功能,我在制作白板课件时,设置了只有正确答案才能进入容器,错误的答案会被容器弹出,这个直观的动作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进去了,而另一些本以为正确的物质会被弹出。

我用2个班来上这堂课,每次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有的学生没注意盐类的溶解性,有的学生认为氧化物也可以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这个物质能溶解就行,等等。通过容器进一步学习以后,同学们终于了解了只有在水溶液中能溶解电离的物质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并总结出主要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

案例片段2:

自制模拟烧杯分析硫酸钠和氯化钡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学生实验〗

步骤

现象

解释(化学方程式)

2 mL Na2SO4+2 mL KCl

无明显现象

没有新物质生成

2 mL Na2SO4+2 mL 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SO4+BaCl2=2NaCl+BaSO4↓

〖分析〗白板烧杯演示

Na2SO4+BaCl2=2NaCl+BaSO4↓

当拖动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化学式到烧杯中去时,就会变为该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也就再次运用到了案例片段1中的知识点,前后联系,图像变为:

Na2SO4和BaCl2在溶液中分别发生了电离: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问〗从离子的角度观察,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和数目有没有变化?

〖生〗有

〖问〗那么溶液混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来试一试)

当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Na+和Cl-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离子没有变化,而Ba2+和SO42-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沉淀

〖师〗非常好,请坐,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我们就把它叫做离子反应。

我们再来看看没有明显现象的硫酸钠和氯化钾混合后的情况:

混合前后的离子没有变化,所以并没有发生离子反应。

这个片段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学生先动手做硫酸钠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氯化钾混合的小实验,主要是观察现象,进行对比,这是宏观的观察,之后我们要进行微观的分析,以往我们的PPT只是给大家看看电离方程式,不是很形象,我设计了一个烧杯,拖动化学式到烧杯中就会立刻发生变化,变成相应的水中微粒存在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为后面书写离子方程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片段3:

分组探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用实物投影投放2到3组学生讨论的结果,对比、归纳出具体的步骤——写、改、删、查。再回到片段1中容器内能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它们之间的两两反应有几种,并找同学在白板上板演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问〗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4人为一小组

〖推进新课〗 探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步骤探究〗 分组讨论,4人一组,归纳书写方法

〖举例〗BaCl2+ Na2SO4—

〖答案〗学生书写结果(实物投影展示)

〖师〗你觉得他所写的步骤怎么样?

〖生〗另一个同学评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教师总结(真不错)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为:写——改——删——查

〖引导〗这4步中你认为哪一步最重要?

〖学生回答〗改

〖师〗为什么?让我们来深入地探讨下哪些能改写,哪些不能改写。

〖温故知新〗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开始的容器,重新认识“改”为离子的物质

〖学生小结〗

能改写的主要是:强酸、可溶性强碱和可溶性盐(很好)(阴影部分学生回答)

从刚刚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要熟记初中学习过的溶解性表。

〖巩固练习〗(教师演示实验)

让我们做些练习巩固一下

用之前圆饼容器中两两能反应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完成表格。

1、 H2SO4 BaCl2 2、 Na2CO3 BaCl2

3、 Na2CO3 HCl 4、 Na2CO3 H2SO4

5、 NaOH HCl 6、 NaOH H2SO4

实验

向盛有2 mL Na2CO3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BaCl2溶液

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加 Na2CO3溶液

向盛有2mL NaOH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现 象

有白色沉淀

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红,又逐渐褪去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CO32―+Ba2+==BaCO3↓

CO32―+2H+==H2O+CO2↑

H+ + OH― ==H2O

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离子反应

生成的物质特征

沉淀

气体

〖生〗分组书写离子方程式(白板演练)

〖师〗他们写的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相互找出错误

〖师〗书写了这些方程式以后,除了“改”以外,还有哪步也很重要?

〖生〗“查”也是比较重要的

这个片段主要是运用白板的基本功能——书写,结合学生的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上白板板演的同学不可能很多,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观察全场,及时发现典型问题,把同学在学案上书写的题目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多种多媒体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率。

三、案例反思

离子反应,特别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比较抽象,涉及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单纯的使用PPT课件无法很好的和学生互动,也不能较快的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但交互式白板可以展现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从而引入电离的概念,再将“黑板+粉笔”的简洁灵活融入进去,及时做练习巩固,板演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生也喜欢这种形式,有想上去展示的欲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找到最近发展区。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实验与白板的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就放弃化学的精髓,而是要彼此相长,实验易于观察,很直观,白板易于分析抽象的东西,再次由表及里,从实验找原因,再从原因分析不同的反应,举一反三。自己动手做硫酸钠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氯化钾混合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同学们会奇怪只是换了一种离子,反应现象就大不相同,那么其中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我选用了交互式白板,可以更好的反应微观世界,互动性强。分析了这个原因以后,再找些别的反应例子来分析本质,用实验去验证,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无论是让学生在学案上练习,还是让部分学生上白板上板演,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光听不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要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互相改错,防止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巩固了新知,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4、多种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融汇贯通:对于不同的课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不能一成不变,离子反应用白板很合适,一堂课上也可以使用不止一种信息技术,就像这节课,我用了白板和实物投影仪,白板的好处是互动性强,形象易懂,实物投影仪的好处是节省时间,学生一个个上白板上书写是不现实的,那么就可以结合实物投影仪,大家一起练习,再将多个同学的学案一一展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知。

白板经常在小学英语和数学中得到运用,高中化学学科中的运用很少,我们要多开发白板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在白板上绘制出知识的蓝图,也在自己人生的白卷上画出绚丽的色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